农家金凤:福慧双全_作者:风飞凤(159)

  威远侯在荒坡下,挖出最多的不是兵器,而是银子,这是少数人才知道的秘密,不然,燕然的建议再好,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续有棉花运来。

  燕然建议种棉花,也得等到明年冬天才能穿上,远水不解近渴。

  纺车的样子其实很简单的,织机燕然也不觉得稀奇,她个子还小,不能操纵织布机,却很快学会了纺棉花。

  威远侯把那些拉不动弓射不了箭的老弱残兵派给杜仲德,让他带着这些人住到村庄的另头,纺线织布。

  兵就是兵,现在不能上前线,居然还要做女人才做的活儿,这些人怨气冲天,但军令如山倒,不听又不行。他们不是故意把纺车弄坏,就是磨洋工,反正,头三天,没有个人学会纺线,还坏了不少纺车和锭子。

  杜仲德气急败坏,晚上回来时还余怒未消。

  燕然狠替爹爹着急,可她好歹比别人多了半世的经历,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走,当年伟大、领、袖倡导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她可是在各种课程都学到过。

  燕然努力回想,斟酌再三,这才跑去劝说父亲:“爹爹莫急,这些人心里有气,你得想办法让他们气儿顺了。”

  “怎么可能?他们现在虽然羸弱,说不定以前还是赫赫英雄。”杜仲德摇头。

  “爹爹,既然是英雄,朝廷为何不厚加赏赐,为其养老呢”

  “爹爹是说他们曾经本事不错,只可惜时运不济,没有立下那么大的功劳。”

  “爹爹,好汉不提当年勇,不管昔日如何,他们今天已经是边关的负担,这是实情吧?

  “是,然儿说得对,可——”

  “爹呀,你给我说过,威远侯为何在北疆会败?因为后勤供不上呀,打仗,不光是要将士英勇,还得拼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不?那些老兵若是真英雄,这个时候,更是应该为侯爷分忧,早点学会纺线织布才是道理。”

  杜仲德眨眨眼:“都像我然儿这样懂道理就好了。”

  “爹爹,将士拼死杀敌,可以连命都不顾,为何不愿意做纺线织布这样简单的事情呢?”

  燕然自问自答:“人争口气,佛争炉香,人人都鄙视这个,就是认为它是女人干的活计,干好了不但不出彩,还被人嘲笑。”

  “然儿,你说的太对了。”

  “那么,爹爹就应该从这里下手,你和侯爷商量下,今年冬天没有战争,纺线织布就是头等大事,这些老弱残兵,谁要是纺线织布拔了尖儿,也应该申报朝廷,请功封赏。”

  “不可能!”

  “朝廷不给,侯爷难道不能给吗?荣誉有各种各样的,我就不信不能通融,尤其是老侯爷,他定要亲自嘉奖做得好的老兵,让他们有荣誉感才行。”

  看小女儿撅起红红的菱角唇,本正经的样子,杜仲德心情好了,“哈哈”地笑了几声:“行,爹爹这就找侯爷,你还真会想。”

  “嘻嘻,给你说过我看完了《四海志异》,懂得多多了。”

  杜英睿在边使劲摇头:“我也看完了,怎么想不到这个?根本就不关《四海志异》什么事。”

  “哥哥是书看得太多,时想不起来。”

  燕然强词夺理,家人都笑起来。

  第一百零五章 侯爷亲自来动员

  杜仲德第二天大清早就去了边关,下午回来,也顾不得辛劳,风尘仆仆去了那些老兵的住所,按女儿提议的,先和那些老兵谈心,天色完全黑了,才冒着寒风回到家里。

  “然儿说的对,那些老兵,已经有多半的人向我表示,愿意纺线织布,尽自己的能力,为边关做出贡献。”

  “还有少部分想不通吗?”

  “是的,爹爹想,再给些时日,他们会想通的。”

  大概过了三天,正是个依旧风雪弥漫,寒风刺骨的大冷天,威远侯忽然亲自来看望老兵,夸赞他们懂道理识大体,为国分忧,还当着大家的面,摇动纺车,纺出棉线。

  威远侯在北疆时,异族侵略者把他守的关口叫“鬼门关”,意思是有去难回,这样的英雄人物,都纡尊降贵纺起棉线,那些老兵无不感动地热泪盈眶,威远侯走了之后,他们把老侯爷用过的纺车,放到房间的东面,太阳升起的位置,用红布条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