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的卫国公却没有乃父的能力,他脾气暴躁,就是介武夫,老卫国公怕儿子闯祸,逼着他发下毒誓,生不许出仕。
第二代卫国公是个孝子,直谨守父亲的教诲,在家练武读书。那些年,西疆这边的鞑子非常猖獗,最严重次,竟然长驱直入近千里,打到了昊天的内地,太宗帝忍无可忍,亲自点兵北伐,卫国公也在名册,他祭祀了老爹,披甲执戈上了路。
燕然的祖父,就是第三代卫国公,当年只有十六岁,隔代相传,他继承了祖父的能耐,武双全,乃是京城这代少年的领军人物。
祖父不放心父亲,便也穿上铠甲,跟随出征。
战争非常严酷,第二代卫国公突击时被鞑子断了后路,夜激战,不幸牺牲,燕然的外祖父替代父亲,带着剩下的万多人,和三倍于他的鞑子周旋,成功把他们带进了太宗布置好的伏击圈,在最后决战时,他人杀死二十多个鞑子,浑身的战袍都被血液浸透。
鞑子头领见大势已去,由几百亲兵护着,突围出去,燕然的祖父带人追了夜,终于把他刀劈为两段,带着尸体胜利返回。
太宗皇帝大胜回朝,犒赏功臣,卫国公被封为昊天唯的异姓王,他却坚决推辞,太宗皇帝过意不去,思索再三,
把自己的长孙女——秀云大公主许配给了他。
卫国公成亲后,和公主伉俪情深,但六年都没有孩子,秀云公主到处求神,寻医问药,终于怀上了孩子,不料因为难产,尸两命。
卫国公伤心欲绝,他辞去官职,走遍天下道观寺庙,寻求起死回生之术,心唤回他的爱妻,直到和燕然的祖母相遇。
这其实,有个阴谋在其,太宗才武略,子嗣繁茂,昊天第三代皇帝在兄弟争锋耗尽了心血,上位才四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过分依赖外戚,造成梁家坐大。
朝廷的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觉得只有卫国公才能力挽狂澜,翰林院学士苏大人的女儿,温柔娴雅,才华横溢,最令人称奇的,她的容貌和秀云大公主有五分相像,翰林掌院特地安排了这次见面,卫国公果然见钟情。
成亲不久,娇妻就怀了身孕,第二年生下长女,卫国公心欢喜,听从了岳丈的劝诫,重回朝廷,但却因为皇帝昏聩,听不进逆耳忠言,反而将自己身后事托付给权臣——国舅梁炳辉。
梁炳辉见太子虽然不聪明,但却淳厚仁和,是个开拓不足守业有余的君子,朝天子朝臣,到时候自己的权势肯定会被消弱,他权衡再三,狠毒地派人谋杀了太子。
景帝听闻噩耗,口气没上来,撒手西归。
那时,梁炳辉的儿子是禁卫军统领,弟弟又是京西大营的兵马元帅,妹妹是皇后,只有件事不随心,就是二皇子比太子还聪明,他不做二不休,派人夜晚纵火,烧了二皇子的寝殿,然后,扶持多病的三皇子上位,就是现在的嘉佑帝。
梁炳辉此人,阴毒狠辣,诡计多端,他安排得很巧妙,太子是马惊了,二皇子寝殿是雷击起火,虽然有人怀疑,但却没有证据证明是他捣鬼。
梁炳辉唯没想到的,就是嘉佑帝十分聪颖,他派亲信和卫国公、护国公、襄国公秘密联络,想要举掀翻梁炳辉。
可惜九门提督护国公郑武有勇无谋,了梁炳辉的奸计,自己不肯帮助卫国公和襄国公,还在醉酒时,把这个秘密说了出来。
梁炳辉率先发难,让儿子带兵抄了卫国公和襄国公的家,他本意是要将这两家人全都杀了,护国公坚决反对,嘉佑帝趁机下旨,将这两家流放了。
嘉佑帝此举惹怒了梁炳辉,他又想废帝另立,嘉佑帝不得不装出病弱不堪、随时毙命的样子,这时候的朝堂政局,京城有实力不俗的护国公,在野,朝廷最主要的兵力,由后起之秀威远侯掌控,而威远侯也是赵家皇室的死忠份子,自己若是临朝称帝,势必天下大乱,他不得不留着嘉佑帝,再做筹谋。
时间转眼就是五年,梁炳辉终于觉得大事已定,忽然发难,诬陷护国公谋反,杀了他家。
第一百四十五章 旧事 2
这件事引起朝野震动,不仅是威远侯,在西南直默默无闻的戚将军、东南的靖男伯等批掌控军队的武将勋贵,纷纷调集兵马,准备勤王护驾。
梁炳辉这才发现,反对自己的力量原来有这么强大,谋权篡位的企图再次胎死腹,他为了平息臣武将的愤怒,不得不对外称病,好几个月都不上朝。嘉佑帝趁机提拔了批比较正直的官员,昊天朝的危机略略好转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