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金凤:福慧双全_作者:风飞凤(405)

  面对个傻子,魏涛没有丝毫的敷衍,哪怕看到赵弘琛有些微进步,都非常高兴,后来,杜英睿直给赵弘琛说,魏涛是个忠臣,可惜,赵弘琛继位,下旨招魏涛上京,老头的身体已经垮了,没法赴任,只给皇上写了份谏议书。

  鼎新帝记得自己曾拿到内宫去过,皇后看到了,被感动得掉了眼泪,说像那个谁的出师表。

  第二百六十九章 秘密

  魏涛辞官之后,便回了乡下。

  魏弄潮是魏涛最小的儿子,他的几个兄长,书都读得不太好,魏涛便亲自教导小儿子,十年辛苦,终于成效显著,魏涛二十四岁了进士,鼎新帝记得清楚,是个探花。

  魏弄潮先在礼部观政,后来因为写手好字,再加上思敏捷,被提拔为翰林待诏。

  看到魏弄潮颌下的缕黑须,鼎新帝才意识到他已经三十多了,魏涛也已作古。

  魏弄潮当年殿试,那篇策略曾让自己激动不已,只因为他年轻,才硬给压成了探花。自己怎么就把这个人忘了呢?

  鼎新帝实在不愿意相信,当年意气风发的个大好青年,让自己给压成了个明哲保身的庸碌之人。

  “魏爱卿,你为何要朕答应耶律津的提议?”

  “陛下,微臣以为,耶律津狼子野心,绝不会为我们去挡胡人,陛下此刻拒绝了他,难免落人口实,不如顺水推舟,让耶律津无话可说。”

  “嗯,不错,朕也是这个意思。”

  跟在魏弄潮身后的是个武将,年纪却不小,足有四十多,身形瘦削,但却有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息,见皇帝看自己,他赶紧跪下行礼:“陛下,微臣姚勤俭,当年追随明远公去了西疆,后来卫国公又将臣带到京西,是前不久顶替王将军做的京西火器营参军,今天轮值金殿。”

  “哦,你是个好的。”光听经历,鼎新帝就知道他属于什么样的人。

  跪着的官员,都知道这两个人,从此便入了皇帝的眼,青云直上,前途不可限量。

  但也有人对魏弄潮和姚勤俭的行为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虽然说富贵险求,但此去北国凶险万分,十有**是回不来了,就算皇上愿意给你天大的富贵,也要有命享受。

  人死如灯灭,了百了,与其像流星般,闪而逝,不如默默无闻,图个长长久久。

  殿堂上站了这么多人,大家心思各异,时竟然没人言声,寂静带着沉重的压力,让人喘息都觉得艰难起来。

  鼎新帝看着地上跪的人,就觉得烦躁,他摆手要散朝。

  “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大臣都没人说话,多数都行礼退下,只有几个内阁大臣,准备去值班。

  皇上让魏弄潮和姚勤俭跟他来到上书房。

  “姚勤俭,你是皇后家的亲戚吗?”皇帝总觉得皇后说过这个名字。

  “陛下,我以前住在胡家庄。”

  “啊?噢,想起来了,没想到……”

  “臣老的皇上都认不出来了,呵呵”

  “你说朕不就想起来了?其实不是你老了,而是气质变化太大。”

  “皇上,微臣读了军校,那里可真好,微臣读书写字看舆图,东学些,西凑点,有些还是瞎摸的,在学堂两年,受益非浅。”

  “你为何愿意去北国做使者?”

  “万岁,微臣见没人愿意去。皇上既然问起,肯定是需要的,微臣没有别的能耐,但这条命是陛下的。”

  鼎新帝感动不已:“姚勤俭,你先回军营,旨意随后就会下去。”

  “是!”姚勤俭磕头行礼,退了下去。

  他以前都不怎么认字,后来见杜仲德人好,有空了就会请教,后来做砖窑,逼着他向几岁大的杜英睿请教,后来,到了西疆,居然因为认字,被选上做了斥候,他虽然不比表哥力大无穷,却非常机敏,反应特别快,又被选入火器营,在京西大营那仗,立了大功。

  从那以后,他步步,慢慢升迁,居然到了四品的位置。

  姚勤俭觉得,这辈子,他已经活得太值了。

  在军校学习两年,他才明白,自己个普通百姓,为何还能获得升迁的机会——皇帝英明,任用清官能吏,军队里才会赏罚分明,平民子弟,才有可能靠自己的能力走上来。

  忠孝思想,本来就贯穿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心头,现在,他更加明确了自己效忠的对象,刚才在金殿,才会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