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金凤:福慧双全_作者:风飞凤(411)

  现在北关大门洞开,皇帝是半夜被紧急军情叫起来的。

  想起儿子早说过的五大隐患,第便是北关,鼎新帝后悔莫及。

  天亮的时候,又道急报到了朝廷——危急时刻,护国公带领援军赶到,北疆关口暂时夺了回来,但护国公却受了重伤,昏迷不醒。

  紧接着,从东部调去的两万人马也到了。

  原来的驻军,和后到的援军,都表示定忠于朝廷,要与北关同存亡。

  但鼎新帝却看到了个更大的隐忧:北疆现在的三方人马各自为政,群龙无首,怎么办?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敌当前

  西山大营前不久也调了五万大军,准备去北疆,姚勤俭也上书请战,说他们只需十天,便可到达北关,若是加上这两队人马,北疆就有五支队伍,别说打仗,就是协调这些人,都够费劲了。

  皇帝都是半夜被军情叫起来的,内阁、兵部的大臣自然都不例外。

  何去何从,大臣们吵成锅粥。

  显然,北疆需要个强力的统领,可是谁能够胜任呢?

  护国公是能压住场面的,可他受了重伤。

  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到了卫国公。

  但皇帝不同意,西山大营的老兵几乎全被调出去了,现在那里是从直隶和附近几个省调来的新兵。

  西山大营出问题,比北疆被攻陷更可怕。再说,前几天冒雨阅兵,卫国公病了场,身体还没有康复。

  鼎新帝最后拍桌子,下定决心说了句话:“朕决定了,亲征北国,这次,定要让北国这个名字,从舆图上彻底消失。”

  满朝武呼啦啦全跪下来了:“皇上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好,朕问你们,可有别的办法?”

  “皇上,没有老臣,还有新锐,军校毕业的批大将,明远公说过,个个都是英才,他们有部分回到西疆和北疆,在这次和胡人的对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的,朕敢说亲征的话,就是因为这些人能力卓越,可你们也知道,他们越是能干,能干的人越多,越是容易发生内讧。”

  贾东水已经很老了,颤颤巍巍地跪倒:“皇上可派德高望重的臣去督战。”

  “行,贾爱卿推荐个能压住武将的臣。”

  “微臣愿往!”贾耀楠替老爷子担纲。

  贾耀楠就是根筋,虽然百姓非常爱戴他,底层的士兵肯定都很尊重他,可那些大将却未必。

  皇上还没反驳呢,所有的臣子都反对:“贾大人还是在户部为前线准备钱粮的好。”

  现在内阁大臣苏顺、方以涵都比较沉默,他们两人的能力还是有欠缺,格局不够大,皇帝本想换人,还没来得及动手,却碰上了北疆出这样大的事情。

  明远公住在城外的学校里,天亮才听到消息,他匆匆赶到紫金殿。

  “皇上,微臣愿意带兵出征!”

  “不行!”鼎新帝想也不想便拒绝了,“爱卿年纪太大,若是战争出了什么意外,后果不肯设想。”

  见皇帝的眼光在内阁的几个人身上扫了下,萧显峰说话了:“皇上,微臣愿往!”他前面十年,主持了好几项工程,走遍了昊天的大江南北,提起萧显峰,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是翘拇指的。

  但萧显峰也老了。

  这次朝会,从丑时开始,直商议到太阳偏西,也没有结果。

  没人可用,就是再吵十天,依然是这样的结果,鼎新帝最后下了决心,很果断地说道:“立大皇子为太子,在朕亲征时,由他主政,皇后辅佐。朕希望诸位臣工,勿忘本分,务必鞠躬尽瘁,精忠报国!”

  方以涵这次说话比谁都快:“皇上不可,大皇子聪慧伶俐,立为太子,乃昊天之福,他监国可以,主政是不是太小了?”

  “是啊,请皇上三思!”苏顺也出班反对。

  “不若请并肩王主政……”萧显峰建议。

  “不可!”鼎新帝有些恼怒,“太医说过,并肩王不宜劳累,朕怎能忍心再给他加这么重的担子……”

  “可是皇上,太子太小了……”所有的大臣都站了出来。

  鼎新帝想了想:“这样吧,太子和皇后若是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再请并肩王决断。朝廷大事,不是还有你们吗?难道朕不在这里坐,诸位爱卿就不肯出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