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金凤:福慧双全_作者:风飞凤(48)

  杜仲德和丰娘刚好有借口不去丁家,丁氏算是找到借口,把杜仲德好一顿臭骂。

  燕然没有跟着父亲,也不知道祖母是怎么骂的,反正,爹爹回来,给娘亲学舌,说被骂了足足半时辰,可他的脸上,却是轻松和笑容,看来,他抗打击的能力是愈发的强,可以把老娘的谩骂当耳旁风了。

  杜家人忙忙活活走亲戚,王家人逃荒过来,举目无亲,可就太有空闲,到了初五,王力刚干脆换了旧衣服,想要上山打柴去,被崔氏拉住了:“不出五,干活要穷一辈子的。”

  “哎呀,我睡了五天了,浑身骨头都疼呢,你就让我活动活动。”

  “你就是打了柴,也没地儿卖去,明天再说吧。”

  初六早晨,杜仲德套了驴车,要把剩下那点鸡粪猪粪运到地里。王力刚见了,跑来帮忙,把地里的粪堆,用铁锨铲了均匀撒开,第二天,杜仲德拉着犁,把农家肥全都翻到土下面,只等天气暖和,春雨之后,便可播种。

  接下来两天,杜仲德把茅粪挑到麦田,浇在麦子垄上,五亩地,这些肥根本不够,他还弄了很多猪粪,这片地太贫瘠,以前的佃户说过,只能种荞麦,杜仲德还是有些不服气,种的时候就把家里攒下的猪粪鸡粪全做了底粪,现在又来一次追肥,只希望麦子能有个好收成。

  不知不觉,凛冽的寒风柔和起来,迎春枝头,嫩黄的花苞开始冒头,地里早发的荠菜便有了小儿心那么大,可以食用了,杜英睿带着燕然和彩菊,满山包的寻找着挖野菜。

  穷人家里,从地里有绿色冒头,便开始吃了,先是荠菜,然后就是白蒿、青蒿、野刺荆,枸杞头等。不仅地里有野菜,树叶也不放过,柳芽儿,榆树叶,至于榆钱、洋槐花,那可就是野菜中的奢侈品了。

  丰娘去冬忙碌一整,春天家里倒是不缺粮,但杜英睿还是带着燕然,认认真真地干活儿,他的小心思,还是觉得家底子太薄,经不起灾荒,万一没收入了,怎么办?于是,未雨绸缪,趁现在多弄些野菜,也是为家庭做贡献。

  燕然和哥哥的心思不一样,老母猪肚子又大了,去年一窝猪仔,养大了换了十几吊钱,今年,她还想扩大再生产呢,还有那一大窝的鸡,每天能吃一簸箕的粗粮,若是有野菜添着,也能节省不是?

  彩菊虽然和燕然同岁,也是苦孩子一个,但毕竟心思单纯,只想着采了荠菜回去,让娘给她做包谷搅团。

  可怜的孩子,大概从来没吃过荠菜饺子,脑子里能想出来的,竟然是搅团,燕然不由悲叹一声。

  巧的是燕然回到家,丰娘真的在做搅团。包谷糁子稠稠地熬出香味,稍稍冷却,待凝结成团,就是饭了。

  丰娘的艺比一般妇女好,搅团做得筋斗,熬汤的时候,放了大茴、小茴、花椒等,三碗水熬成一碗,再放上大油泼的辣椒,加一点碎肉丝,野菜焯水放在搅团上,用那样的汤一浇,吃起来特别香。

  燕然端着碗,细细品味,心里还想着,就自己娘亲这厨艺,吃野菜粗粮,根本就不是忆苦思甜饭,而是去后世的杂粮食府,粗粮吃出细粮滋味。这厨艺简直就是在化腐朽为神奇。

  令燕然想不到的是,杜家老院子这天也吃搅团,丰娘里有粮食,吃这个为的是节约闹革命,徐氏却是不得已,不吃粗粮过不下去。

  第三十一章 多种桑苗多赚钱

  去年分家,杜仲德拿走了一千斤麦子,秋粮又收得少,丁氏又被杜伯俭掏空了钱匣子,头只有杜叔贵交给她的几两银子,死活不肯拿出来买粮,徐氏和黄氏里也都有私房,但她们哪里肯把自己的钱贡献出来给一家人用呢?于是乎,还在年节期间呢,家里便只能吃粗粮。

  徐氏厨艺,跟丰娘根本没法比,饭桌上,全家人面对搅团,没有一个人能吃得下的,不要说几个小孩子撅嘴吊脸耍脾气,就是丁氏,也勉强吃了几口就摔了筷子。

  徐氏这个憋屈,自打嫁过来,她还没吃过这样的苦呢,一肚子的怨气没出撒,眼睛忍不住盯着丰娘,谁知丰娘初五一过,换了粗布衣服便开始做活,虽然没人订购门帘,也不用做点心去卖,她却家里实在破得不能穿的旧衣服清洗了,抹成褙子,收拾出几双鞋底子,上哧啦哧啦地忙个不停。

  丁氏的眼睛也往这边看,若是丰娘做好吃的,她不介意放下脸皮去蹭饭,没想到丰娘竟然不是贴包谷面饼子,就是做搅团,她气恼之余,忽然发现自己院子里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个袖着双,懒得抽筋,肚子里的怨气立刻就变成了谩骂,大正月的邻居家的耳朵都不得清净,就听丁氏说她命苦,两个媳妇是懒货,好容易丰娘勤快,还是个没良心的,想着法子和她分了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