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_作者:祈祷君(1127)

2018-12-27 祈祷君

  人群欢呼起来,梁山伯强忍着心头的震动,一边命人上去通知禁卫军的人回去调派人手封锁这里,一边带着御史们彻底搜查私库、点检财物。

  这座私库实在是太庞大了,萧宏又是个不爱收拾的人,东西丢进来就没整理过,东西虽繁多而珍贵,查找起来却根本让人毫无头绪。

  在一片散乱中,谋处多宝格上整齐放着的好几个盒子就显得格外显眼。

  梁山伯自是一眼看到了那几个盒子,移步过去,抬手取了最上方的下来。

  待他打开盒子,从其中取出一册翻看,翻阅着的手指突然一顿。

  册子的某一页上,夹着枚书签。

  那笺他见过,是祝英台所制,他下意识将那枚小签塞入袖中,打开了那一一页。

  于是那眼,便再也移不开了。

  直到同僚好奇地过来张望,梁山伯仍然立着,他还没有改变他捧着册子的姿势。

  他的呼吸忽长忽促,胸膛也随着起伏。

  他的眼睛盯着册簿上一行行庶人的名字,看着那些庶人如何付出钱财改换门庭,仿佛在专心研究那页册簿的形状。

  同僚仔细一看,只见那被签夹着的那页写着:

  “会稽郡山阴县县丞梁新,少而仁厚,周穷济急,才能卓越……所贵在于得才,无系于定品……治理水患有功,今诏书褒美,酬以县令……”

  “经中正核定,擢入二品才堪,自依旧从事。”

  然而那条表书后却在梁新上画了个圈,添了一个陌生的名字。

  梁山伯哆嗦了一下,手指抚上父亲的名字。

  他的眼中滚烫,他的胸中火热。

  来之前,他曾疑惑与马文才为何有重宝而不取,他以为自己了解这位朋友,他以为马文才是为了“舍利益而得名声”。

  而这一刻,他得到了答案。

  却羞愧不堪。

  第361章 收网(上)

  梁山伯心绪波动, 他的同僚却是毫无所觉,看着他手指抚过的那页, 随意瞟了一眼,“啊”了一声。

  “能当县丞, 是出身吏门?山阴那种大族林立的地方能当上县令, 这本事可真了不起……”

  是啊,可了不起。

  无论是士族或是普通百姓, 说起他的父亲, 都曾叹过“了不起”。

  他出身吏门,却从来不信命。年幼时敢在贺宗主的门外偷听, 年长后敢提拎着不值钱的野货去“攀交情”,他曾数次治理水患、清淤固堤,周边地区洪水泛滥, 唯有山阴风平浪静,也因此在三十岁时就当上山阴县的县令……

  “就是太倒霉了点, 原来当年还定了品的,被别人给顶了。”

  同僚啧啧称奇。

  “这种事应该不难查到, 他既然才干出众, 后来又成了当地的县令, 得到的士籍被人领了应该会发觉啊?”

  是不难查到,父亲应当是去查了,结果越查越多, 反送了性命。

  过去的无数个日子里, 他都有件事情想不明白, 他的父亲并不是个刚正耿直之人,为什么要去碰“士籍”这么敏感的事情。

  为什么去查,为什么要一直查,为什么想要将这件事揭露出来。

  士庶天别,一旦入得士门,哪怕是“二品才堪”的低级士族,哪怕是没有被提拔的“依旧从事”,也依然是入了士门。

  谁能料到拼劲半生才得到的嘉奖,却成了催命符。

  他收起心中激荡的心绪,珍而重之的将它放回木匣之中,再不看私库里的琳琅满目,只一心一意抱着那几方木匣,仿佛那就是他来的目的。

  同僚们知道了梁山伯手上的东西也很高兴,不亚于终于找到了私库里这么多的兵器。

  士庶天别不假,但自刘宋开始,因为几位立国的皇帝都是庶人出身,对庶人的提拔也比过去要宽松,有些寒门素儒或对国家有卓越功绩的庶人也能通过“举贤”的途径得到士籍。

  这种“举贤”并不和吏部的任命相同,朝中不会下达书令,只由州中正官盖印发文,再由当地郡中正收录,最后发往得到士籍者的地方,将他从当地的服役和纳税名单里除去,登入士簿,享有“士”一阶级的权利。

  这张书令应当是由扬州府发往山阴县的,但原文书怕是已经被人篡改了,换成了这页上的那个“句章张荣”。

  魏晋时期,世人对士籍的重视犹如天地纲常,任一地方中正都能随时背诵自己管辖范围里的士族门第和嫡系名讳,而随着时局动荡,中正官能够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少,再加上还有捐官入士、军功入士,士族越来越多,被冒领或者顶替的情况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