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根本不相信什么“美好”的治世会到来。
“所有坚实的基础,到后来都会坍塌。”
马文才眼神微黯。
“但无论是什么结局,都是‘人’拼出来的。”
梁山伯着身边的友人轻轻一笑。
“你我所能做到的,不过是努力让这个世道‘拼’到更好一点罢了。”
马文才眼中的迷茫尽泄而去。
“是,不过是想更好点而已。”
他重新振作起来,粲然一笑。
“眼下我们自己尚且自顾不暇,还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
梁山伯笑而不语。
就在他们准备结束这个沉闷的话题时,却见一位身着骑装的中年人在宫人的带领下从宫门那头匆匆而来。
马文才定睛一看,这人他是认识的,正是皇帝随魏国使臣送回洛阳的探子,以魏国人的身份留在洛阳打探消息的。
更重要的是,这人其实是马文才的人。
见他风尘仆仆,离得老远甚至还能闻到恶臭之气,想来是一路疾行回来,吃喝拉撒都在马上,连整理仪容都来不及。
马文才假装不悦,捂着鼻子走到这些人面前,斥责道:“你们这是怎么回事?衣冠不整怎么能入宫?”
几个宫中侍卫都知道这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不敢怠慢,连忙说:“马侍郎,从魏国来了急报,此人持的是陛下颁下的印信,我等不敢阻拦。”
马文才“哦”了一声,命几个宫人留在这里,他和梁山伯带着他去通报,那几个侍卫也不耐烦闻到他身上的恶臭,连忙应允。
待几个侍卫一走,马文才和梁山伯便将目光转向那探子。
“公子。”
那探子已经在脱力的边缘,说话却很清楚。
“魏国的花夭得了魏国小皇帝的衣带诏,把胡太后杀了!”
第415章 养兵千日
马文才失去花夭的联络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最后一次接到她的传书,是告知马文才她接到太后的命令,护送要领兵去葛荣那拜访自己的师兄贺六浑欢,想办法招抚这支造反的叛军。
南北原本消息断绝, 不过自从开放互市后, 来自北方的消息也越来越多, 梁国对魏国现在七处冒火八处冒烟的情况乐见其成, 甚至曾经还讨论过要不要暗地里资助几只叛军, 将这火烧的更大一些。
这种天真的建议最后被斥回了,梁国上下谁都对魏国势力不熟,这笔钱最大的可能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葛荣是怀朔镇的镇将,曾经管理怀朔镇里数万军户, 花夭出身怀朔,和葛荣有同乡之谊, 而花夭的同门师兄现在也在他的麾下得到重用,胡太后派花夭带兵去招降葛荣,无非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说不得还有其他人在背后的撺掇。
这样明显的“陷害”, 花夭不是不懂,但她身为魏**人、怀朔的军户, 对这种派遣责无旁贷,所以便去了。
然而一去就几个月, 毫无音讯传来。
要不是葛荣那边没有传出杀害使者的消息, 估计所有人都以为花夭已经死在葛荣营中了。
谁能想到, 几个月后再听到她的消息,是她杀了胡太后?
金殿后,千里迢迢从洛阳赶回的暗探跪伏与地,传递着自己打探来的消息:“宗室逼迫胡太后还政与魏帝,胡太后便在下元节时于宫中设宴,鸩杀了禁卫军左右、鸿胪寺少卿和赴宴的众多宗室大臣……”
饶是萧衍也是当世的枭雄,此时也不免大惊。
“鸩杀了入宫的大臣?”
堂堂一国之母,用下毒的法子毒害自己的政治对手?
下一刻,他又脸色大变地急问:“二郎可有赴宴?”
那探子愣了下才想到二郎指的是谁,连忙摇头:“胡太后并没有召二皇子入宫,入宫的都是位高权重的宗室将领。”
魏国有部落制度的残余,诸拓跋宗室皆圈地蓄养私兵,他们入朝是大臣,出征时是将领,如任城王这样的,私兵足有几千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士。
正因为对自己的力量有恃无恐,他们才敢入宫赴宴,可谁也没想到胡太后如此疯狂!
“胡太后鸩杀了这些人后,下旨诏令府兵和禁卫戒严宫中内外,恐是要对魏帝下手,恰逢花夭带着招降文书入朝,被胡太后召进宫中,其中内情不得而知,之后全城戒严,传来了胡太后的死讯,又有人说花夭是奉魏帝诏令诛杀的胡太后,但也一直没见到魏帝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