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
萧衍眼睛一亮。
“从种种迹象来看,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花夭杀了胡太后,要是魏帝没出事,此时她便是匡扶社稷的功臣,绝不该毫无消息传出;而魏帝若还活着,宗室领袖虽死,但宗室是以血脉传承而非功绩,魏国受到的打击绝没有那般大,此时正该是小皇帝安抚忠臣、稳定民心的时候,为何却不出面?”
马文才叹息道:“若是这种情况,那魏国必乱……”
而皇帝一直等待着的时机,也即将到来了。
萧衍听到马文才的推断,眼中异彩连连,抚掌大笑:
“善,大善!”
他激动之下,立刻便要召集群臣入宫觐见商议。
马文才只是推断,尚不敢肯定,在他的极力劝说下,皇帝终于按捺住了心中的狂热,先下令各方打探切实的消息,再秘密传令相应的文武大臣入宫,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马文才作为皇帝最信任的近臣,自然也参与了这场讨论。
魏国皇帝明年即将加冠,鲜卑人早婚,他的后宫却一直没有留下子嗣,魏臣们逼迫太后还政给魏帝,一是皇帝即将加冠应当亲政,二是担忧太后为了干政残害皇嗣,必须要削弱太后手中的权利。
矛盾无法避免,最终就会激发出来。
胡太后又不是如元魏冯太后那样聪明绝顶又有政治手腕的女人,会选择这种昏招很符合她一直以来残暴贪淫的风格。
但说起来,魏国这种动乱,对梁国影响也不大,最多是派一支军队趁机进攻边境的一些城市,想进入魏国腹地却很难。
胡太后杀的只是京中的宗室,奉命镇守各军镇州府的宗室将领尚在,不会眼睁睁看着梁**队北上。
白袍骑作为梁国最近兴起的一支骑兵,也被萧衍寄予众望。陈庆之归国后带回了一路秘密绘作的地图,虽然只是从梁国前往洛阳的地图,但这也成了梁国目前最详实的地理资料,此时魏国内乱,地图正好派上用场。
这一场讨论一直进行到深夜,等到了月上中天,眼神坚毅的马文才和陈庆之才步出大殿,互相对视一眼,都察觉对方在微微颤抖着。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皇帝为了这一天筹备已久,早已经忍不住了。
而他们……
又何尝不是在等着这“一鸣惊人”之日!
第416章 宏图远志
魏国乱起来了,梁国的朝堂也随着开始忙碌起来, 边境守将的战报和请求像是雪花片一样飞往建康, 大臣们也像是贪婪的鬣狗, 不停在考虑着该如何利用这个局面好好地啃下魏国这块肥肉。
这么多年过去,即使是萧衍也熄了北伐的雄心,但趁机向北扩张版图还是可以期冀的。
这种混乱不明的局面让两国互市的未来变得更加复杂, 互市曾经是胡太后一力支持的, 起初只是小规模交易两国需要的商品,后来两国尝到互市的甜头, 渐渐就从小规模的官方接触扩大到民间。
现在胡太后已死, 掌权的不知是谁,即使梁国这边费尽苦心建立好新的规则, 魏国那边不愿同意,官方的互市就没办法开展下去。
但这种复杂的局面并没有让他们为之却步, 互市带来的巨大利益足够抵挡大多数的风险,萧衍甚至在私下里透露出去风声,一旦魏国要中止互市, 马头城可以继续作为“交易”的地点对魏国商人开放互市。
有褚向和萧宝夤的暗中支持, 互市是禁不住的。
萧衍为了儿子的安危和消息,将对魏的情报和攻略当做了头等大事, 商人逐利,为了能维持互市, 对梁国的支持和交好便不会中断。
在这种情况下, 朝中对“五馆生”的需要越发迫切, 要选拔可用的人才,不但是为了管理互市,更是要从中选取足够聪明、可以胜任“搜集情报”工作的情报人员。
当然,这一切不会放在明面上表示出来,但萧衍点名让梁、马二人主持选人的事情,又要求“身家清白简单”,为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之前和马文才他们同批的“天子门生”,大多已经入了各机要部门做辅臣,他们虽然不如马文才现在这般位高权重,却也不是什么小虾米,手里都掌握不少资源,消息一传出去后,曾经的“五馆生”们纷纷前来拜访。
马文才只了解会稽学馆的情况,恰巧要和其他五馆生请教其他四馆的详细情况,便在自家宅中接待了这些“同窗”,询问其他四馆现在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