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出帐前,宇文泰看了眼帐中那颗死不瞑目的头颅,伤感地在心中发出了一声悲叹。
***
荥阳城之围,随着花夭领来的援军迎刃而解。
援军到来时,白袍军正好接到马文才的信号准备撤退,所以兵甲俱全,当马文才匆匆下了城门亲率大军出城接应援军时,甚至连准备工作都不用做,一声令下立刻就杀了出去。
看在荥阳城上的众军眼中,这便是陈庆之又一次“料敌先机”,事先就做好了反击的准备,于是城头上一时士气大振,哪怕元天穆极力想要挽救败局,也没有上演之前“七千白袍军大破荥阳守军”的前尘,最终还是不得不在荥阳城外丢下数万人和众多兵马粮草辎重,领着几个亲兵败逃了。
元天穆一逃,他率领的大军立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十几万大军输的毫无悬念。
待大局已定,陈庆之亲自率领荥阳守将开了城门,迎出城外,感激各路兵马前来相助。
另一边,马文才刚刚领着白袍军将元天穆的攻门大军杀了个人仰马翻,好不容易和花夭的黑山军汇合。
眼见着胜局已定,马文才也有许多话想要问花夭,刚准备趁着陈庆之和其他人客套的时候和花夭说几句话,就见援军中有人看向马文才、准确的是看向他坐下的大黑,目光凌厉而充满审视。
马文才何其敏感,顺着目光的方向看去,见是一位年约三十的精悍武将,目光深沉、方额高颧,不由得一怔。
他认识这人吗?
“夭夭,他那马是怎么回事?”
那将军上下扫视了马文才一眼,表情更加不悦。
“你将家传宝马给了这人?”
马文才从得到“大黑”起也不知道受到了调侃和质疑,但大多数都被花夭亲自怼了回去,他也习惯了这些人靠第一印象觉得他文弱衬不起这匹马,所以并未动怒,而是好整以暇的等着花夭开口解释。
然而,他以为跟老流氓没两样的花夭,竟露出了小女儿般不好意思的表情,娇嗔了一句。
“阿兄觉得他骑这马不好啊?那我就让他把马先还我?”
马文才:……????
还有这样的操作?!
第475章 有女好逑
荥阳城被攻下, 不但代表着梁国的势力终于有了进驻中原的资格, 也代表着一直一盘散沙的魏国起义力量, 第一次联合在了一起。
鉴于陈庆之和马文才一直没有援军的状态, 所有人都笃信梁国并没有消灭魏国的心思,最多是想趁着这场动乱占点小便宜,给魏国一点麻烦而已, 这种奇妙的平衡不但维持了北海王阵营中的稳定,对马文才联合其余势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而这样的局面,是马文才一开始就在思考的。
他的长处与陈庆之从来都不同, 如果说陈庆之的能力是控制战局的走向,那马文才的长处, 就是无论处于什么劣势下, 都能想办法借势为自己所用。
这种长处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不但要有选择可用“势力”的眼光,更要让对方愿意心甘情愿的提供帮助, 而最终的结果绝不能是靠仰人鼻息, 否则那就不是“借势”,而是“抱大腿”。
“攻打荥阳之前,马文才找到了我, 让我带着几位道长, 和黑山军去寻找邢大王余部的踪影。邢大王在河东虽然败了, 主力却没有被元天穆消灭, 所以很快, 我们就找到了他们的踪迹,并说服了邢大王援助荥阳……”
花夭寥寥几句,听起来虽然简单,但只要想想就知道,邢杲性格高傲,想要说服他收拢残兵去为一座不相干的城火拼,实在不是易事。
只是马文才将几个善于追踪行迹的道士,借给了花夭去寻找邢杲败部,倒出乎诸人预料。
原来这些道士还能这样用?
“我的军队被元天穆击败,若我不能洗刷这样的耻辱,日后便不会再有儿郎投奔与我。”
邢杲倒难得是个直爽的汉子。
“‘元天穆的大军一日不除,则河东百姓一日不得有安宁之日’,我对花将军的话深以为然,所以就率部来了。”
“至于泰山公,是在我借兵回城的路上遇见的。泰山公收到了陈将军和马文才的求援信,从兖州途经河东,双方既然目的一致,便一同行军了。”
花夭当然也很感慨自己这次的运气。
“泰山公素有威望,又是官身,这一路上有泰山公的帮助,经过关隘时少了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