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陈庆之的白袍军名头太响,马文才索性命令荥阳城中加急赶制、搜集了上万件白袍,将它们给了羊侃前来投奔的军队的黑山军,让他们随同陈庆之一起出征,于是原本只有不足万人的白袍军一下子扩大到几万人。
自此,陈庆之所到之处,一路所向披靡,过往城池往往看到那如潮般涌来的白色浪潮便弃城而逃,镇守的将领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不过只用了三日的时间,陈庆之便连下从荥阳到洛阳的大小十几座城池,一时之间,洛阳城中人人自危,甚至传出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的童谣。
而如今的马文才却已经不会再随军上阵的,他的任务是保障陈庆之攻伐补给道路的畅通,以及后方荥阳的稳定。
在陈庆之攻打下洛阳之前,马文才便是后方的定心丸,无论是城中这么多复杂的各方势力,还是梁国那边的情况,都要靠马文才来沟通。
荥阳城安稳后,贺六浑便秘密接来了小任城王,并安排了几百人的卫队寸步不离的保护他的安危。
任城王元澄的名头太响,几乎是小任城王到达荥阳后的第二天,城中各方势力都来拜见,连荥阳被俘的两位宗室将领都被他说降了。
这也让马文才油然感慨元澄的余泽竟能如此之强,也难怪贺六浑连葛荣军那么大的优势都抛弃了,执意要保护任城王离开河北。
就这一人,顶过千军万马。
就连元冠受,也许是觉得见到任城王后不自在,又或许是不愿自取其辱,在得知小任城王也进入了荥阳后,他竟然没有领着所谓的“羽林军”进入荥阳,而是直奔陈庆之的大军而去,急忙随军一起出发去攻打洛阳了。
“人望太好,可是脑子不太清楚啊。”
马文才望着此刻来拜访的小任城王元彝,腹诽着这位长相清秀的年轻王爷。
他明明知道元冠受和萧宝夤都在急着入洛阳,竟然不派兵跟着入洛抢占先机,反倒在荥阳城久留。
也不知贺六浑遇上这么一位要辅佐的“主公”,有没有觉得心累。
处在这个位置上,不够有野心,就是最大的缺点了。
“任城王来此,不知所为何事?”
马文才也很意外他会来求见自己,白袍军毕竟拥立的是北海王,和任城王有着天然竞争的立场。
“听贺六浑将军说,花将军将大宛马‘借’给了马参军……”
任城王也知道这话题提起来有些突兀,笑得有些腼腆。
“我来问问马参军,可否早日将大宛马归还。”
怎么又是马?
马文才脸一下子就黑了。
那边,元彝还在说明来意。
“花将军与我有救命之恩,贺六浑将军对我恩深义重,而本王如今寸功未立,思来想去,唯有这出身能值一提,作为报答。”
他接下来的话让马文才成功愣住。
“所以我已经着人向怀朔花家堡提了亲,本王想迎娶花将军为正室嫡妻……”
马文才目光一冷,看着任城王的眼神犹如剜人的刀子一般。
元彝再怎么说也是宗室豪强之子,自然不会被马文才这样的目光慑住,反倒从容回视,颇有针锋相对之态。
“听闻将军并未给花将军什么承诺。”
他意态闲适地又接着开口。
“既然如此,现在这匹马还在参军你这里,就有些不合时宜了罢?”
第476章 欺人太甚
从花夭招降考城羽林郎, 又带着十来万大军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她的价值远不止是个女将军那么简单。
在这乱世之中, 号召力的价值远胜于普通的军队,这也是贺六浑为什么一定要保住任城王的原因。
其实若马文才再不择手段点, 在考城之后,为了拉拢壮大的黑山军,顺势便应了花夭的讨好定下婚约, 将这些人马牢牢控制在手里,这才是有野心的人该做的事情。
就如同之前的北海王世子元冠受一般。
但莫名的, 马文才却不想这么做,不是因为士庶之别, 也不是因为他对花夭毫无情意,只是觉得搀上这样利益的婚约,既折辱了她, 也折辱了自己。
其实他在笑任城王脑子不清楚的时候, 其他人何尝又不是在暗处笑他呢?
所以当任城王说着“这匹马在参军你这里”时, 马文才没有立刻反驳他的话, 或是故作不屑, 反倒认真地想了想, 问任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