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冠受没有自己的人马,在城中全靠白袍军保护,将军不如暗地里联络在荥阳的任城王,只要他们愿意将黄河以南的齐、兖、徐、青四州赠给梁国,我们便杀了元冠受,另立在荥阳的任城王为帝。”
饶是陈庆之在指挥作战时再怎么天马行空,此刻听了马文才的“建议”,也被吓得瞠目结舌。
“或者,将军若不回去,留在洛阳当您的大司马、大将军,想必另立的新主也会仰仗将军。魏国最重英雄,等将军击败了尔朱荣的军队,就算真正封侯拜相又有何难?”
陈庆之被马文才的“假设”吓得连连摆手,生怕这是他替梁帝的试探,连忙否决道:
“不不不,我是梁人,怎么会留在魏国?”
那倒是可惜你打下的这一片地盘了。
“那便回去。”
马文才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但其实也预料到了他会如此选择。
“二皇子的身份实在尴尬,若您迎接二皇子回国,陛下也许会记着将军的功劳,可继任的储君却未必能见容与您。”
“待将军帮着任城王得到了魏国的基业,想必任城王更乐意见到我们归国而不是只做个傀儡,这一路回返必定顺利。任城王有贺六浑的几万人马,也不必靠我们抵挡尔朱荣的大军……”
“到时候您拿着任城王割让诸州的盟书回国,无论二皇子愿不愿意跟我们归国,国内又是什么样的局势,都要承认您的功绩。”
“以一己之力,领数千兵马,却能夺数州之地,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人能成就这样的伟业……”
马文才眼中神采奕奕,仿佛已经看到了“军神”陈庆之辉煌的未来。
“将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之机啊!”
第489章 急转直下
“你的提议很让人心动。”
陈庆之由衷地感慨, “但凡有这样雄心抱负的人, 必定会为你的建议击节而赞,并将你引为肱骨……”
“如果今天是陛下在这里, 洛阳城必然已经翻天覆地……”
“如果今天是太子在这里, 你我也会带着盟约誓书回返国内了……”
陈庆之的眼中有着无可奈何的涩意。
“可是马文才,我却并没有那样的野心啊。”
陈庆之的回答,便已经表明了他的决定。
他既不想夺取洛阳, 也不想拥立魏国的新帝搅和进魏国的内政里,他是为了救回皇帝的儿子而来,一路攻城略地也是为了如此, 如今洛阳已入, 萧综也找到了,他现在想的只有回国。
他不敢相信马文才的“诱惑”, 也不敢相信马文才的“建议”, 他不能确定这番话到底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梁帝借由马文才的试探, 如今他人在魏国如履薄冰, 只要行错一步, 便是粉身碎骨。
何况……
陈庆之的脑中闪过那张字条。
在陈庆之的坚定反对之下, 马文才眼中的热度也一点点消退了下去,转而升起的是怒其不争的怨艾。
“所以先生一直想要施展的抱负, 就只是耀武耀威的在魏国走上一圈, 然后灰溜溜地回国去吗?”
马文才完全不能理解陈庆之在政治上的“怯懦”, 即使他不想成为刘裕、桓温一样的人物, 至少也应该和祖荻一样,有着中流击楫决心吧?
“您这样回去,既改变不了天下的局势,也维持不了梁国几十年内的安稳,更是对不起那么多死在战场上的兄弟!”
他心中的愤怒无以复加。
“先生,你甚至没有改变自己!”
一直以来,有志不得声张的隐忍,睿智不敢外露的提防,已经将他的雄心锐志磋磨到了这等地步吗?!
那曾经在前世立下赫赫威名的“军神”,原来只是个这样的懦夫?
马文才的失望无以复加,不仅是现在的,也是长久以来对陈庆之抱有期望后的失落。
“我意已决!马文才,你现在应该想的,是如何确保我和白袍军能够名正言顺的出城、回到梁国去。”
陈庆之难得对他板起了脸,用主帅而非长者的态度与他说话。
“其余的事情,莫要多想,想也无益!”
马文才深吸口气,将胸中的郁气压了下去,口中称“是”,心中却已经有了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