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刚才的一切,他已经无法忍受她的唇碰触任何人了。
祝英台和他对视一眼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一颗怪阿姨的心使劲荡漾,面上却矜持地点头,上前按住了太子的胸口。
两人共同施为,默契十足,完全不像是第一次操作。
之前祝英台单人急救,呼两口气按十下,每次萧统回复呼吸她都跟跑完马拉松似的,尤其是手臂和脖子,酸的都要掉下来,如今有梁山伯帮助,四五十次才交替一下,萧统很快就恢复了呼吸。
但这一次人工呼吸做完后,无论是梁山伯还是祝英台都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面上全是沉重。
太子的舌头不能动了,不是之前无法吞咽或发声,而是彻底失去了知觉。
蛇毒正在剥夺他的五感,而一个人的五感全被剥夺后,即使还活着,还能称之为人吗?
“怎么?”
萧衍敏感的察觉到了两人的迟疑,从祝英台多了一个帮手的喜悦中回神,急忙追问。
“陛下,我觉得……”
梁山伯犹豫着,斟酌着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委婉解释。
“陛下,陶真人来了!”
突然间,门外有内侍欢天喜地冲了进来,好似遇见了真正的神仙。
“茅山上的陶真人到了,就寺门外!”
一时间,满屋沸腾。
不但那些茅山下来伺候医药的道士们精神一震,就连那些太医和京中的名医都眼睛发亮,升出无限的欣喜。
陶弘景没修道之前就是名满天下的神医,和东海徐氏的徐文伯齐名,之后修了道,茅山道术和茅山医术并称“二绝”,陶弘景自己更是已经被人视作神仙一般的人物。
只是他知道道门式微,自己名声太大会为门下弟子树敌,已经多年没有下山,就连招揽祝英台都是派的弟子。
若不是皇帝亲自送信上山求医,要救的又是太子,已经年过古稀的陶弘景是怎么也不会下山的。
听闻陶弘景来了,萧衍一刻都等不得,亲自迎出寺门外,反倒是祝英台和梁山伯为了时刻照顾太子的病情,不能出门迎接。
陶弘景下山即使在梁国也算是一件大事,不少消息灵通的达官贵族接到他要来的消息,大清早就已经等在了城门口,除了为了一睹他的风采,大多都是因为家中的长辈或亲人身患顽疾,无法治愈,期待这位“神仙”援手。
亦有知道他的冶炼之术天下第一的,想要趁此机会求取宝刀或者宝剑的。
这些人在城门边等候许久,再一见明明已经是古稀之年的陶弘景却好似中年人一般,头发乌黑皮肤光滑,一身简朴的道袍、一根木簪,将他衬得好似神仙中人,于是更加倾慕。
他几乎是在旁人的“围攻”下进的城,因为引起了太大的骚动,建康令甚至派出了卫队将他送到同泰寺外。
和各自为大的佛门不同,北方道门没落,陶弘景是公认的道门魁首,宗师级的人物,他来到同泰寺外,虽然只想平平常常地去见皇帝,同泰寺上下却依然大开山门,甚至派出了一百知客僧在外列队迎接。
再加上这么一耽搁,皇帝都已经快到了寺门口了,陶弘景才过了大雄宝殿。
萧衍已经将陶弘景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唯一的希望,因为跑的太过匆忙,身上的配饰都在匆忙中被藤蔓扯掉了,他却根本没想着捡,只想要快点将这位老神仙拉去见儿子。
两人在大雄宝殿的门前相遇,双方都是一怔。
陶弘景已经二十年没有下山了,说起来,两人虽然书信不绝,但已经足足有二十年没见。
二十年前,萧衍正值壮年,刚刚建立大梁,膝下又有了子嗣数人,正是意气风发,想要大展宏图的时候
二十年后,曾经雄心勃勃的英主已经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而那位清瘦孤高的老道士,头发却依然漆黑,丝毫不见老态。
岁月似乎已经从陶弘景身上剥离了。
“二十年了……”
萧衍和陶弘景是忘年之交,两人年轻时在建康就是挚友,如今再次相见,心情都十分复杂。
“陶真人风采依旧,朕却已经老了……”
本该是两人好好叙旧的情景,可是现在情况却不允许。
“陛下,既然殿下病重,还是先去看看殿下的情况吧。”
陶弘景几乎是接到书信就下了山,可一路过来无论是入住驿站还是在官道上赶路都不提被人“围观”,入城后更是耽误了太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