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好种田_作者:鸿雁情(619)

  夏明慧上车坐在后座,周志勋自己却坐了前座,陪着倪震说话。

  两人说话的空档,夏明慧用眼角余光仔细看了看车。

  刚才在外头,她就认出来了。

  这车是奔驰,在后世也是豪车,在现在那更是少见的进口车了。

  车子设备可能比后世还差些,但却很高档,靠座都是真皮的,摸就能摸出来,垫子那些也都是高档的布料,车窗还很有时代感地拉了道纱帘,不像后世是覆的车窗膜。

  听说话,这叫倪震的青年也是周志勋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不过却不是官场上的人,而是早就从商了。

  不过几句话,夏明慧就听出来了,周志勋说的眉目,就落在倪震身上。

  原本两人已经约了明天见面详谈,但也是巧,这会儿就在友谊商店门外遇见了。

  心里关注,但夏明慧并没有贸然插嘴,而是静静听着两人说事儿。

  倪震是个爽快人,周志勋不过提了下,还都没有详说,倪震已经直接笑道:“事儿包在我身上。”

  那爽快劲,夏明慧都怀疑他是不是顺嘴说了,根本没放在心上,事后不会跟进的。

  后来还是周志勋在事后和她说,她才知道这个叫倪震的年轻人在周家那边的圈子里很有名。

  不过出名不是因为他精明能干,而是因为他出了名的叛逆。

  倪家也是红色世家了,可偏偏就出了倪震这样的叛逆子。听说早两年,他爱上了一个比他大还离婚带着孩子的女人,家里不同意,直接把事儿搅黄了,女人带着孩子远走异国,倪震想挽回都没能。

  一怒之下,倪震直接就破门而出,不仅辞了家里安排好的公职,还直接下海经商了。说是经商,但按周志勋说的,这家伙开的就是个皮包公司。

  职员两三个,办公室一百来平,也没其他营业场所,更没有什么工厂之类的实业,靠什么赚钱?

  就靠倪震那张嘴——说是这么说,可其实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只靠嘴,靠的还是倪震的人脉关系。

  买进卖出,倪震通常连货都没有过手,直接就在半路上把东西卖出去了。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倒爷”。

  小到各类生活物品(当然是大批量的),大到钢材,他都能倒,也敢倒。

  八十年代初,还是计划经济,有很多东西都需要批条才能买到,倪震的人脉,想拿到这些批条自然是有门路的。

  据说有一次,倪震拿到一批钢材的批条,到手不到一天,直接就卖出去了,转手赚了十万还多。

  八十年代初的十万耶!

  可以说,像倪震这样的“倒爷”,或者可以说是“掮客”,是这个时代特殊的产物,再过十年,他们的生存空间就很小了。

  但在现在,像倪震这样的人那绝对是大拿,那在业界也算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平常说话那叫一个倨傲,要是让找他帮忙的那些人看到倪震居然对一个小年轻这么和善可亲,八成要揉眼睛了。

  车子七拐八绕,夏明慧也分不清是到了哪儿,但绝对不是像莫斯科餐厅那样的地方。

  大概算是老城区,瞧着还满多四合院的。

  等车子终于停下来,才发觉可不真就是个四合院似的地方。

  院子看起来古朴,可等进了院才发觉别有洞天,门口还站着两个穿旗袍的年轻女孩,一见到客人先就笑着迎上前来。

  这可不是二十世纪,大点饭店就都有迎宾美女,在这个时候,能用上迎宾的,可算是前卫了。

  夏明慧左右看看,连个招牌都看不见。但倪震显然是熟客,直接就要“老房间”,又和周志勋笑道:“孙家海子开的店,平常也就咱们这些熟人来,倒是清静。”

  话说得简单,可是夏明慧细品,不免在心里叹了声。

  这个,大概就是后世说的XX会所的原型吧?说是来的人少,可八成是“不是什么人想来就来的”,“能来的非富则贵”这样。

  三人进了“老房间”,夏明慧说不出这房间是个什么样儿,反正是那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摆设的那些东西,她觉得有点年头,但又说不好。

  倒是周志勋一眼扫过,笑道:“海哥可是没少花钱——他要是一会儿上菜的盘子也来套清粉彩我才佩服。”

  “我倒有些给你用,就怕你小子赔不起。”笑声未落,已经有人推门而入。

  浓眉大眼,也是一米八几的大汉,可是偏偏穿了件长袍,倒像是那些清朝遗少的样儿,不说好看不好看,倒还真和这间俱乐部风格满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