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好种田_作者:鸿雁情(657)

  一样的生产线,价格贵了将近一倍。

  这次购买机器,就不是通过的李成文,夏明慧联系了孙燕,通过钱老板从港岛线进了生产线。

  小街厂厂房虽然没有翻新,却是又加盖了一间新车间,这一来,小街厂的厂区就更显拥挤,但暂时没有新地皮盖新厂房,也就只能这样。

  倒是孙燕,和夏明慧提了一嘴,说是现在开发区正在开发建设中,拿地皮还是要相对便宜些的,夏明慧既然有门路,还不如在开发区拿块地皮,在这里建新厂呢!

  夏明慧倒是有些心动,但手里资金有限,不敢冒失,只能先打听着,想着能不能在合适的时机碰到合适的地皮。

  十月金秋,小街厂的星辉随身听广告终于登陆央视,虽然价格昂贵,但这个钱花得无疑是值得的。

  几乎是一夜之间,星辉随身听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星辉星辉,万千星辉在一身”

  “随身听,我只选星辉”

  几句广告词都成了孩子们朗朗上口的口歌。随着这些广告词的流传,随身听,正式成为风迷全国的时尚单品。

  第四百六十二章 收获年

  星辉随身听之所以会大火,一是和产品本身有关,二却是和广告代言人华少有关系了。

  对很多80后来说,华少先是随身听,而后才是迷倒无数少女心的皇帝。到了九十年代,学校门口明星不粘胶贴纸上,还有刘华拿着随身听载歌载舞的身影。

  对夏明慧来说,八五年真的是一个收获年。

  星辉随身听大火,小街厂打了个漂亮的翻身战,研城的电子企业不再是莺歌一家独大,小街厂完全是成了新秀的感觉。

  只是到底小街厂还是势弱,产品卖得再好,上面领导还是更重视莺歌。甚至还有轻工局的领导找上卢平,看似不经意地说什么“有钱大家赚”之类的话。

  卢平过后寻思半天,反应过来,打电话给夏明慧,说觉得那是想让他们把随身听的生产技术给莺歌。

  夏明慧一听真是乐了。当初想买小街厂时一再压钱,李厂长现在可是后悔了吧。

  不过他们小街厂也不是吃素的,凭什么要把生产技术无偿送出去呢?

  卢平也深以为是,当着轻工局领导的面一再装傻,对方也不好再明说。

  莺歌那边也就没再来小街厂说这个事儿,但很明显莺歌厂是卯了股劲,不到两个月,就研发出了莺歌随身听。

  毕竟有现成的产品摆在那,所谓的研发也不过是翻版复制。

  夏明慧听说时,只是笑,却在莺歌电子厂的随身听上市两个星期后,一纸诉讼把莺歌告上了法庭。

  告的不是别的,自然是莺歌电了厂不能使用“随身听”三个字作为产品名称,不管是包装上印还是打广告宣传,都不可以出现“随身听”三个字。

  一开始,李厂长气得直乐,大骂夏明慧想钱想疯了,可等律师了解情况之后,知道小街厂把“随身听”三个字注册了,李厂长真是笑不出来了。

  谁能想到夏明慧会把“随身听”三个字也注册了呢?现在产品上市了,所有的包装盒还有宣传上都有“随身听”三个字,他甚至连央视的广告档期都定下了,只等广告拍完就播出。现在突然说不能用“随身听”三个字,损失可是不小。

  最重要的,他要怎么和那些采购商交代?为了抢市场,他可是没少给那些采购许诺好处,还许诺只要他们改从莺歌进随身听就提高回扣比例。

  “她早干嘛去了?”气得破口大骂,但骂完之后,李厂长也悟了。

  要是夏明慧在他们产品没上市之前就来讲这个事儿,他怎么着也得好好考虑清楚了再行事,那样厂里的损失肯定能控制到最低,哪像现在这样?

  “她是故意的,故意的!那个小人!”

  气归气,这官司就在眼前,总不能不管了。

  请了轻工局的领导出面做中间人,李厂长亲自宴请夏明慧。

  夏明慧一直全程带笑,也不拒绝,但退步却是几乎没有。

  不上法庭可以,但损害他们小街厂利益的事儿还是得算,钱要赔,包装要换,宣传要改……啥?想用我们“随身听”三个字?那可不成,注册的商品名,要是我随便答应了,我们厂里的工人都敢把我吃了。

  像油盐不浸的石头,夏明慧可是把李厂长恶心够呛,你不是硬气嘛,那还不和你谈了呢,就看法庭上怎么判?就不信了,还让你们垄断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