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叙樘知道他在思考事情的原委,便也不敢上前打扰,他看着孔周那一身月白色的衣服和衣服上方那两片鹅黄色的领子,不知为何竟觉得他有几分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可是还未容他多想,孔周突然得了要领一般两手一拍,笑容从嘴角溢出。
刘叙樘赶紧走上前,“孔兄可是想起了什么?”
孔周将手里的石头拿到刘叙樘面前,“你看这是什么?”
刘叙樘将它拿过来,“这可不就是一块石头吗?”
“再仔细看看。”
刘叙樘将那块石头翻转过来,他发现石头的内部不是实心的,而是一丛一丛分出叉来,有粗有细,粗的像手指,细的像虫子。
“看出这是什么了吗?”孔周抿着嘴笑。
“我倒好似在哪里见过这东西”刘叙樘的眼睛里闪过一道光,他记起来自己在哪里见过它了,前些年,注辇国曾向大宋进贡过这个玩意儿,当时,它满身红光,照亮了整个朝堂,引得大臣们交口称赞。
“这是珊瑚?”刘叙樘犹豫着将这两个字说出口。
孔周兴奋地用手指戳了戳他,“我就说刘公子见多识广,果然没看错,珊瑚这东西长在海中,不易打捞,所以极其珍贵,常被南洋各国作为贡品,可是,”他环望四周,“这么大的一座珊瑚桥,我却是第一次见到。”
刘叙樘更糊涂了,“这桥是怎么来的?难道也是这村里的人建出来的吗?可他们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大量的珊瑚啊,再说了,就算能弄得到,又为何不做他用,巴巴的建了一座陆地桥呢?”
孔周朝前走去,一直走到来远桥通向玉河的那一端,他方才还兴奋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这座桥当然不是这里的村民造建造的,他们哪有这样的巧夺天工的本领,能建得起这样一座桥。”
“那这座桥又会是何人所造?”话音刚落,刘叙樘心里已经模模糊糊的出现了一个答案,只不过他和它之间隔着一层纱,怎么都看不通透。
孔周在栏杆上坐下,又一次拿出自己的酒葫芦,刘叙樘发现他只要心情发生变化,就会想要去喝上一口,无论是开心时、烦恼时,抑或是现在这样,心绪抑郁之时。
------------
第二十四章 明珠有泪
“李义山有首名作: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公子可知,那珠子为何有泪?”孔周放下酒葫芦,抬头问道。
刘叙樘来了兴致,“愿闻其详。”
“晋华《博物志》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其眼能泣珠,这个典故的名字就叫鲛人泣珠。它的意思是,南海中有鲛,在水中像鱼一样生活,它哭的时候眼泪能化成美丽的珍珠。《太平御览》也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南海有一种叫泉客的人鱼,从水中出来玩,住在一户人家多日,她看到米缸见空,主人将要去卖绡纱以谋生路,便向主人要了一个器皿,对着它痛哭一番,她哭泣的眼泪变为珠子,装满了一盘子,并以此赠给主人,帮他度过难关。”
“这些鱼人当真是宅心仁厚。”刘叙樘叹道。
孔周嘴角一翘,发出一声冷哼,“宅心仁厚,你可知他们的结局如何?”
“他们怎么样了?”
“鱼人一生可泣之泪有限,若是泣珠过多,再泣则成血珠,泣出血珠的鱼人,轻者则有可能会失明,重者将不久于人世。可是那些人见珍珠及其珍贵,便将鱼人囚禁起来,日夜鞭挞她,让她终日哭泣,收集鱼人的眼泪来变卖钱财。”
“所以,那救人的鱼人后来便泪尽而亡?”
“是的,她一心只想救人,没想却勾起人类的邪念,最终将自己的性命搭上了。”
刘叙樘突然想起了什么,他皱眉看着孔周,“对了,我曾听奚城说过,以前这村庄的夜集上,经常有兜售珍珠的,而且我还做过一个梦,梦到集市上的人都变成了人身鱼尾的鱼人,莫不是”
孔周垂下头,“你猜的没错,这桥就是鱼人所建,他们上岸之后,从鱼尾变为人身需要一炷香的时间,这座桥,就是为了让鱼尾不至在河边的沙石泥地上磨破,而特意修建出来的,过了这座桥,鱼人便进入人类的世界,以珍珠来换取他们所需的东西。”
刘叙樘恍然大悟,“怪不得这座桥一端在水中,一端在村口,原来它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他的眼睛一亮,声音放大了几倍,几乎叫了出来,“这么说来,那冷小姐不是人,竟是鱼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