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娘在做饭,玉竹百合炖鹌鹑,一锅汤已经熬了三个时辰,肉酥烂,汤底白得像牛奶,正正到了要出锅的时候。
右耳蹲在旁边眼巴巴的瞅着,爪子刚要摸上汤勺,却被晏娘在手背上重重的打了一下,“这就忘了疼了?五脏六腑都有伤,再灌一碗热汤下去,是嫌自己活得长吗?”说着,她盛了一碗汤,端到院里的石桌上面,轻轻的吹着上面的白气。
右耳冲她笑,一笑,便牵扯到了伤口,疼得龇牙咧嘴起来,“姑娘,若你再晚几个时辰发现那本佛经,我恐怕就真的要魂飞魄散了。”
“那臭和尚的袈裟虽然厉害,但却没有料到你这猴子的魂魄是佛祖身前的荷花化成的,能附在佛经之上,只要肉身不腐,便有回魂的机会。而且,还顺带帮我找到了他们埋尸的地方。”说完,她将那碗汤放到右耳面前,“小口喝,汤里面加了养魂参,你现在三魂七魄尚未完全归位,它能助你定心静气。”
右耳轻抿了一口汤,龇着牙重重的摇头,“姑娘,你放了多少盐巴?怕不是想咸死我。”
“良药苦口,你身为灵猴,为何总戒不了口腹之欲。”晏娘脸上讪讪的,站起来走到一旁。
右耳白她一眼,刚想说手艺差就是手艺差,还偏要找借口,可是一抬头,却看到她走到柴房旁边,若有所思的朝里面看。
“那康芸的魂魄一直躲在这里,想必就是因为这儿和新安府一墙之隔,她希望有一天,韩家一案可以沉冤得雪,那些沉入河底的亡灵亦可以安息。”
“可是这案子都过去了九年,这么多年,难道没有一任县令听的到她的哭诉吗?”
“听不到和不愿听本就是两码事,程牧游不一样是肉胎凡身,却将康芸的事情放在心上。”
右耳放下汤勺,绕到她身前,“姑娘,听你的语气,似是对那程牧游改观了不少?”
晏娘嘴角一提,“改观?我倒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透他了。”说完,她转身朝院门走去,“你好好养伤,我出去一趟。”
“你要去哪里?”右耳追出门去,可是巷子里空荡荡的,却哪里还有半个人影,他摇着头笑,“食戒了,现在色也戒了,这身子骨果然是越来越轻量了。”
春雨刚止,大地青绿一色,晏娘站在没有边际的草原上,双目紧闭,单手执一只冲夭铃,冲着天空摇了三下。
天际飘来一朵乌云,很快,它散漫开来,如灰色的棉絮,遮住了天空每一片碧蓝。冷风横扫而过,雪花大朵大朵落下,不出半个时辰,就将草原整个遮住,目及之处,白茫茫的一片,将世间所有的灰尘洗濯的一点不剩。
“宋大人,现如今,我还不能为你们宋家老小立一块石碑,只能,以一场大雪为你们送行。”雪花扑簌簌的落下,将她盖成了一个雪人,她却不为所动,目光穿过乌云寻找后面的阳光:潜遁幽岩,沉冤莫雪,你放心,终有一天,我会为你找回公道。
程牧游又在写字,这次,满张白纸上面,都只有一个名字:宋明哲。
十年前,他是新安县令,十年后,他因被人参了一本,而被全家治罪,这两件事,难道真的没有关联吗?
正在凝神思索,院外突然传来焦急的呼喊声,“大人,圣旨到了。”
圣旨?程牧游一愣,赶紧从书房走出来,迎着那个渐行渐近的身影,双膝跪地,头轻轻埋在两臂之间。
“奉吾承命:兹闻新安府捕快蒋惜惜温良敦厚、品貌出众,特将汝许配于门下侍郎于芳之子于国彦,择良辰完婚,钦此。”
(本卷完)
------------
第十卷 蚕祟·共35章
第一章 出逃
几点稀疏的星光打在霁虹绣庄的大门上,蒋惜惜背着包袱站在门前,犹豫了再三,终于还是轻轻的用指节在上面叩了三下。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她本以为来人会是右耳,没想,晏娘的身影出现在两扇大门中间,她衣着整齐,似乎早知道自己要来。
蒋惜惜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垂首咬了下嘴唇,“晏姑娘,我是来和你道别的,今晚,我就要离开新安了,下次再见不知是何夕了。”
晏娘左右看了看,才将她拉进门,寒星似的眼睛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的光,“为了逃避赐婚,你下定决心要一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