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情,就该埋进土里,说出来并没半点好处,不知道反而是好的。
在宋予璇心中,宋伯闻是个很好的父亲,云氏是个不称职的娘。若是知道了这些旧事,也只会再毁了父亲在她心中的印象,云氏自己都未曾提起过,沈瑜自然不会去多嘴。
“这些事……最好是能不见天日。”云氏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而后向沈瑜道,“先前我曾问过,你将来作何打算,你虽没说,可我想着,应当还是要离开的。”
沈瑜并不意外她能猜到,索性点了点头,承认了。
“平远性情一向很好,应当不会为难。”云氏说着,从枕边拿了块玉佩来,给了沈瑜,“但为防万一,还是留条后路给你。”
可沈瑜却并没接。
“他不是那样的人,”沈瑜还是信得过自己的判断的,她轻声道,“再者,若真有那个时候,也不是一块玉佩能拦得住的。”
要知道,当年宋伯闻为了娶云氏,可是直接跟爹娘当面闹翻的,又怎么会顾忌一块玉佩?
而最重要的是,当年宋伯闻对云氏一见钟情,才有了后来的事情。沈瑜扪心自问,她与宋予夺相识一年有余,并不觉着他二人的感情有到这地步。
见沈瑜执意不肯受,云氏也没勉强,抬了抬手道:“回去。”
她神色中已经带了浓重的困倦,沈瑜没再打扰,站起身准备离开,临走之前,又珍而重之地向云氏说了声:“多保重。”
云氏眼睫微颤,轻声道:“多谢。”
至于究竟是在谢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外间还在下着细雨,青溪见她出来,随即上前来替她系了披风,撑着油纸伞。
有小丫鬟挑着灯笼在前引路,沈瑜扶着青溪,不疾不徐地走着。
这一场交谈下来,她虽没说几句话,可却极耗费心神。
云氏所说之事太过沉重了,而她还在费心琢磨着旁的事情,自然就更累些。
青溪搀扶着她,提醒了台阶,又小心翼翼道:“方才三姑娘又来了,听闻您还在内室与夫人闲谈,在外间坐了会儿,就又走了……我看着,她脸色不大好看。”
其实也难怪她不高兴。
云氏要走了,以她的病情,能撑多久还两说,此一别,说不准此生都不会有再见的机会,而她最后想长谈的竟然是沈瑜这么个外人。
纵然宋予璇一向喜欢沈瑜,也接受不了这事。
“由她去,”沈瑜也有些无奈,“等过两日她想开了,就好了。”
云氏所说之事,压根不可能向宋予璇提的,而她也无从辩解,只能顺其自然,让宋予璇自己想开。
及至回了修齐居,沈瑜袖着的双手已是冰凉,急匆匆地想要回房去。
可走了两步,却发现正房屋檐下似是站着宋予夺。
他就那么立在那里,神情发冷,书房中隐约透出些微弱的光,勉强映出他的身形。细雨被风斜斜地吹入檐下,沈瑜虽看不真切,但想来他半边身子应当都是湿的。
他少有这般模样,像是出鞘的利剑,气势逼人,可又带着些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是将军,”青溪也发现了宋予夺,小声提醒了句,“他好像……不大对劲?”
是不大对劲。
沈瑜攥了攥手,复又松开。
又或者说,宋予夺自打从西域回来之后,对云氏的态度就一直很微妙。他回来那日先去了西府,而后就直接回了修齐居,甚至没亲自去跟云氏报平安。可据宋予璇所说,他以前待云氏一直都是恭敬有加。
所以沈瑜隐约有猜测,他或许是已经知晓了什么事,所以心怀芥蒂。
可若是按着云氏所说的当年旧事,宋予夺就算是知道了,也不该疏远她才对。
而按着时间来推断,宋予夺应该是在西域之时知晓的。
这就更蹊跷了,若无利害关系,谁会无缘无故地去翻出其父母的感情之事来搬弄是非?除非云氏还隐去了一些事情,而且是与朝局之事相关的。
沈瑜琢磨了一路,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可看着宋予夺如今这模样,心中却忽然浮现出一个猜测来。
按着云氏所提到的旧事,当年宋伯闻剿匪之时,曾杀过她的亲人,两人之间是隔着生死之仇的。
以沈瑜对云氏的了解,她绝不会这么轻易就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