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一见方嬷嬷这仿佛被人踩了尾巴的模样,便知道她心中在想些什么,颇有些无奈地解释道:“嬷嬷不必多虑,我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纵然是有什么非分之想,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在这种时候跟她提起。
以往的试婚宫女,无非就两种下场,不安分的悄无声息地被抹杀,运气好的,或许能陪嫁入驸马府中。沈瑜若是敢在此时表露出一星半点对宋予夺的钦慕,只怕就会立即被划入到“不安分”的那一列。
方嬷嬷也知道自己失态了,咳嗽了声,又问道:“你想说什么?”
“我不要什么金银,只想求一个恩典。”沈瑜攥紧了手,“按宫规来算,五年后我才能放出宫去。只是我家中父母年迈,又体弱多病,只怕耽搁不起……因而我想求娘娘允准,让我能提前离宫。”
“你想离宫?”方嬷嬷怎么都没想到她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请求,眉毛高高挑起,很是诧异的模样。
沈瑜目光落在马车铺着的地毯上,低眉顺眼地答道:“是。”
方嬷嬷将信将疑地打量着沈瑜,片刻后方才问:“皇后娘娘与公主皆是宽厚的主子,你若是安分守己,将来公主嫁入将军府,你也可以陪嫁过去当个妾室,不说锦衣玉食,可也比寻常人家好了不知多少。你竟想着出宫?”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又隐晦地提醒沈瑜:“你若真是出了宫,将来婚嫁之事可就为难了。”
毕竟,沈瑜如今已经不是完璧之身了。
沈瑜虽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可对于这些事却也不是一窍不通,方嬷嬷所说的事情她也早就考虑过了。
但衡量再三,她还是觉着离宫更好一些。
毕竟就算她能侥幸陪嫁进了将军府,那也不过是个妾室,这条命始终是握在公主手中的,一个不妨怕是连命都保不住。
“嬷嬷说的我都明白。只是父母病重,家中又有幼弟无人照拂……”沈瑜长长地叹了口气,“再者,公主与宋将军郎才女貌,实为良配,我不过是个出身卑微的宫女,又岂敢掺和其中坏了好事?”
沈瑜并不是个擅长撒谎的人,早些年扯的谎更是屈指可数,先前准备这番说辞的时候还担心会出岔子,可真到了这关头却好似开了窍一样,情真意切得很。
就好似她真的急着回家为爹娘侍疾照拂幼弟一样。
方嬷嬷将信将疑地看着她:“你果真这么想?”
沈瑜道:“千真万确。”
“那好,待到回去之后我会代你向皇后娘娘陈情,只是结果如何还是得看娘娘的吩咐。”
平心而论,方嬷嬷是想把沈瑜给打发走的。
毕竟若是随随便便就要了她的命,那不妥,可若真让她陪嫁到将军府,那岂不是给公主添堵?如今她知情识趣地自请离宫,若能趁机打发了,倒也是个不错的法子。
交付了令牌进了宫,方嬷嬷去向皇后复命,沈瑜则是沿着墙根,缓缓地走回了自己的住处。
她身体不舒服得很,之前在马车上之时倒还好,如今下地行走,想再遮掩就难了。沈瑜尽力保持着规规矩矩的走路姿势,进了屋之后,方才在自己床铺上躺倒。
这一个屋子里住了四人,平时负责些端茶倒水、修剪花枝之类的活计,此时恰是清晨,剩下三人都不在房中。
倒也免了什么口舌。
沈瑜脱了绣鞋,沉沉地睡了过去。
及至醒来之时,已是正午。
同屋的宫女辰杏轮值回来,沈瑜看了眼,又合上眼装睡。她此时身心俱疲,实在没那个功夫同她解释什么。
辰杏原本是想回来喝口茶的,一见沈瑜已经回来,也顾不得倒水,径直走到她身旁,打量着问道:“辰玉,你何时回来的?”
沈瑜原是想装睡的,可辰杏见她不应,竟又问了句,她这才无奈地睁开眼,含糊不清地说道:“怎么了?”
辰杏顺势在她床边坐下,若有所思道:“你就这么回来了?”
沈瑜撑着坐了起来,皱了皱眉。
她脾气一向和软,不会轻易与人起争执。再者当年辰杏是随她一道入宫的,在那批宫女中,到皇后宫中的也只有她们二人,这些年来就算偶有嫌隙,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她主动退让的。
“对。”沈瑜淡淡地回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