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雪时分_作者:墨宝非宝(178)

2018-12-19 墨宝非宝

  孟晓东倒没什么,要是自己打,早就连攻下来了。

  一人一杆,他还要带林亦扬的节奏。

  谁都看不到,林亦扬马甲内的衬衫,前胸后背都湿透了。

  主要是疼。

  他拿走了孟晓东最招牌的动作,眉心始终皱着,桌上还剩下3个红球,他完全靠毅力在撑着。到全部都剩下彩球,胜利在望时,已经能从直播镜头里很清晰地看到,他的脸侧、脖子上都是汗,还在往下淌着……

  手指是虚的,还有三个球。

  倒数第二个是林亦扬的球,江杨坐在凳子上握着玻璃杯,孟晓东站在林亦扬右侧,两人同时压住了呼吸。

  难度有,平时对他不成问题……

  林亦扬缓缓出杆,盯着自己的杆头击中了白球,白球撞上倚在球岸边的粉球,两颗球都在缓缓滚向底袋。

  白天他还能判断,这颗球是有戏?还是没戏?

  现在在出杆后,都没谱,直到那颗粉球落下,掌声在四周响起,他终于站直了,手撑着球杆,笑了。

  最终,孟晓东收入黑球。

  这个深夜,中国队在最后一局的双打局,最终锁定胜局。

  黑球落袋的一瞬,掌声震动全场。

  这块男团金牌来之不易,和女团横扫千军的架势比起来,简直这一局就是一个健康的孟晓东,一手拽着一个兄弟,撑下了全场。

  双伤病状态下,撑了足足12局,最终啃下了这个场馆里的最后一块金牌!

  也是中国台球队在本届的最后一块金牌!

  ……

  场外的那些对退赛的冷嘲热讽,他还没机会看到。

  眼前只有鼓掌的观众,耳边有掌声,还有解说兴奋的致辞、结语……

  在高度紧张之后,林亦扬的左手也完全吃不住劲儿,腿也是。他慢慢摸了把自己的脸上的汗,没想到手里全是水……真跟去了跳水队一样。

  他仰头,靠在江杨的肩上,闭上眼,听着掌声笑了:“能俩人领奖吗……我真走不动了。”

  作者有话要说:  ……

  ……

  ……

  ……

  ……

  ……

  上一次亚运会的男团金牌也是我们的。

  ……

  对于林亦扬的9球金牌,大家觉得拿的理想化,突然就拿了(9和8是相通的,我就放在一起说了)

  上半部分别写了这些信息:林亦扬有一个华盛顿球房,他是教练,天天打球,教人打球,教出过一个区域冠军(送了他ysl白色短袖),在殷果第一次公开赛上他的男学生打入1/4决赛,这是他作为教练的成绩。他球房经常有区域冠军上门挑衅,没事就让区域冠军跪一下。第一次当殷果面打球,也让区域冠军直接跪了。

  这些是上部他在美国三年的经历。

  他9球一直处于巅峰,从未低过,也直接在练球时秒杀过殷果(殷果是女子世界第三,去年美公开赛银牌,今年金牌)。

  以上都在文里写过。

  所以不存在回国才回到巅峰。他就是教练,已经带出过很牛的学生,也不需要找人专门指导。

  希望9球讲明白了。

  斯诺克,他第一站冠军是中国冠军。去年适应了一年赛场,积分一直比孟晓东和江杨低,文里写过他只在前十六。而今年重新回来找到状态,回到了和孟晓东江杨一样的状态。

  斯诺克究竟和9球有多相通呢?斯诺克选手打9球都挺棒的,9球选手为了亚运会可以临时改打斯诺克,还拿下金牌。这两个项目都有球员互相转的例子。他既然一直没离开9球场,那就状态一直在的。

  希望斯诺克也讲明白了。

  第62章 少年的声音(6)

  体育馆内,三位最壮烈男人,都不约而同地要了十分钟空闲时间。

  一起来到了观众席上。

  林亦扬在中国公开赛赛后也是如此,谁都找不到他,江杨不用猜就带着一众东新城后辈们摸到观众席,捉了他一个正着。

  这是少年时的习惯。

  林亦扬找了个角度好的位子,

  江杨挨着他,孟晓东坐在最外侧。

  空旷的体育馆,欢呼散去,掌声消散,仿佛从未有过。

  林亦扬终于脱下了束缚自己的衬衫和短袖,穿着运动裤和短袖,右手臂不敢动弹,左手臂搭在椅背上,看着灯光下的球台:“羡慕你们,一直没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