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俏佳人_作者:颜小宛(1024)

  唯有真·刘易阳的媳妇从始至终信任她的男人,帮着他给家里人做思想工作。

  然而,真·刘易阳手里头的钱并不多,就算他有心带着媳妇去首都,但没有钱,怎么能给妻儿过上好的生活呢?

  真·刘易阳一直想着要赚钱,还真让他想到了好法子。

  小山村贫穷又落后,再加上教育条件有限,好多人一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走几个小时山路的镇上,县城不怎么去。

  毕竟,去县城要搭汽车,搭汽车要给车费的。

  他们是地里刨食的,小山村的土地贫瘠,收成不好,生活条件很艰苦。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们小山村是在深山里头,可耕种的土地资源有限,但山货非常丰富。

  作为一个城里人,在没来到小山村之前,真·刘易阳平常都很难吃到那么多好山货,好些个山珍不要钱,只需要你到山里弯腰去捡回来。

  他有留意过县城里收购山货的地方,除了供销社之外,还有私人的。

  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更为他媳妇肚子里未出世的孩子,真·刘易阳领着他的大舅子小舅子和表哥表弟,走了大半天的路到了县城。

  他们这些人都舍不得花钱搭汽车,全靠一双脚走,一来一回要走上一整天。

  若非真·刘易阳在小山村里生活了好些年,身子骨硬朗了不少,只怕真走不了这么久的路。

  最终,他们带到县城的山货全都卖出去了,赚了不少钱。

  其中,刘易阳花了心思去寻来的高品质药材,买了好价钱,他背来的山货最少,赚的却是最多的。

  钱是人的胆。

  兜里有了钱,刘易阳变得底气十足,除了留下搭汽车回去的钱之外,余下的全拿去买了吃的喝的,给他媳妇补身子。

  其他人没他这么舍得花钱,赚到的钱都捏在手中,只买了些小东西带回去。

  真·刘易阳一行人满载而归,村里其他人都仿效起来,纷纷进山里去捡山货。

  很快掀起了卖山货的热潮,有了额外的收入,大家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捉襟见肘的。

  偏远小山村发生的事情,盛夏没有千里眼,自然是不清楚的。

  她只知道那个冒牌货被校方以其他的名头劝退,不再来学校碍眼了,她就没在关注这件事。

  杜宝琴和她不一样,她特别想知道真·刘易阳的现状,缠着她大哥非要打听到消息不可。

  杜家大哥疼爱妹妹,实在磨不过她,果真派人去查了。

  从那些人传回来的消息中,杜家大哥敏锐地察觉到商机。

  第734章 经济头脑

  杜家大哥得知那小山村的山货质量非常好,尤其是那种品级很好的高档中药材,是他们杜家急需的。

  为此,他特地安排人去小山村考察,出资收购品级好的中药材和山货。

  杜家给的价钱公道,最重要的还不用村里人背着山货翻山越岭送出去卖,好多人都愿意将采集回来的山货卖给杜家人。

  杜宝琴跟盛夏吐槽:“夏夏,我大哥那人啊,钻钱眼里去了,千里之外的山货都不放过。”

  盛夏戳了戳她的手臂,好笑又无奈地说道:“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呀?你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你大哥这么做是帮助人家增收呀。”

  杜宝琴瘪瘪嘴:“好嘛好嘛,算我说错了。”

  盛夏眼中浮现出怀念之色:“你呀你,山里人出一趟不容易,就算山货丰富,卖不出去,那是白白烂在地里。你大哥这么做是互利共赢,帮助山里人创收,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淳朴的山里人来说,你大哥不仅是商人,而是他们的恩人。”

  向阳村的地理位置优越,离公路挺近的,至少大车小车都能通过,交通条件比较好。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靠山吃山,所以向阳村的经济发展起来了。

  盛夏知道,国内好多偏远的小山村,村民们出行全靠一双脚走。

  受限于地理条件,村民们想要卖货,势必要翻山越岭,还得背得百来斤的重物在山间攀行,可想而知,他们出一趟门有多么不容易。

  出行不易,可耕种的田地少,全指望着地里的那点收成,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年到头勉强够温饱。

  有些村子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杜家人来山沟沟里收山货,不单是给他们创收,更是给他们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