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都没法想象出那一幕来。
当杜宝琴回到家里,满脑子都是盛夏说的那些话,陆洋所占据的位置少之又少。
解决了陆洋这个不定时炸弹,盛夏不用再分心来照顾杜宝琴的情绪,尤其是当她发现杜宝琴兴致勃勃跟她说了,想去京郊的乡下体验生活时,她更是一点都不担心了。
杜宝琴是万事不愁的性子,和盛夏的合作她说丢就丢,之前是有盛夏,现如今又多了个郭彪,她放心得很,自然对合作的项目半点不上心,有时间就往乡下跑。
盛夏看她乐在其中,只嘱咐她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人欺负了去,就没再管她。
郭彪的表现非常出色,盛夏默默地对比一番,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她不是块经商的料。
同样是要跟供货商洽谈,盛夏得使出浑身解数,到头来人家之所以答应与她合作,不过是看她的家世好,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跟她合作。
盛夏经常会遇到这种让人不忿的情况,当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从来都是存在着的。
郭彪和她不同,他该借势就借势,该软时软,该硬时硬,没盛夏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更确切的说他根本就毫无章法,虚虚实实,让人摸不到他的底线。
盛夏自愧弗如,通过一个月的观察期后,她交出了大半权利,让郭彪放手去发展。
找到了帮忙打理生意的郭彪,盛夏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她不再是每天早出晚归,屋里的灯经常是凌晨一两点才关了。
她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不再是每天头顶上悬着一把剑,总担心着哪天会掉下来,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化成泡影。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郭彪的能力强,有他帮忙打理,护肤品的生意蒸蒸日上。
没过几年,由郭彪亲手打造出来的品牌,远销海外,日进斗金并非是传说。
盛夏什么都不做,躺着就能数钱。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盛夏没有忘记她做生意的初衷,从一开始就跟郭彪说明情况:她们这个生意要拿出多少利润来帮助那些烈士的遗孀子女,以及伤退的退伍军人。
这些特殊的人群,数量不少,盛夏并不指望能帮到所有人,她的想法很简单,尽自己所能,能帮多少算多少。
郭彪刚接手的那段时间,他兢兢业业地谋求发展,一年之后扭亏为盈,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他利用手头上的资源,以及盛夏、杜宝琴家的影响力,举办了一个慈善晚会,由他们牵头来筹集资金,合情合法地筹到更多的钱,帮助更多的人。
第752章 最想要的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一年已过,贺建军没有回过一次家,若非他每个月想办法跟盛夏联系,只怕她要坐不住亲自去边境找他了。
所幸,贺建军没条件也会创造条件跟盛夏保持联系,他不只是军人,同时也是丈夫和父亲。
这一年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郭彪将护肤品生意扭亏为盈,盛夏和杜宝琴开始履行她们的承诺,同郭彪商量之后,拿出一部分的利润出来,帮扶烈士的遗孀子女以及伤退的退伍军人,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刘小花将药膳店经营得很好,不到半年回了本,之后就一直处于盈利的状态。
当盛夏和杜宝琴拿出利润要帮助那一类特殊的人群时,刘小花二话不说就拿出了她攒了半年多的钱,特别大方:“这是我们药膳店半年多来的利润,你拿去做善事吧。”
盛夏也没跟她客气,她们家的生活条件好,不愁吃穿,不缺钱花。
刘小花拿出来的这笔钱足够普通人家三年的安逸生活,但她们俩皆是不差钱的主儿,眼皮子都不带眨一下的。
在这过程中,盛夏接触到了很多军人背后的女人,她们绝大多数都是自立自强,顽强奋斗,自强不息,极少有软弱之辈。
更确切地说,那些经受不住种种压力的女性,早已做出了更好的选择。
盛夏是以军属的身份同她们见面,交谈,了解她们的心路历程,受到了莫大的感触。
她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了素材,酝酿着写本书,具体的内容她还没想好。
先攒下素材,兴许哪天灵光一闪,她就有想法了。
随着中美建交,我国又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同国外的交流日渐增多。
首都的街道上,时不时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人,金发白皮肤,卷发黑皮肤,这些“洋人”在黄皮肤的国人中,显得特别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