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俏佳人_作者:颜小宛(164)

  盛爱国没他面上那么平静,因着林大为的追问,句句话都在诱导他说出妹妹是小福星,所以试验田增产的好消息。

  他哪敢这么说?万一林大为得知真相,上报后,有人来家里抢走他妹妹,那可怎么办?

  徐广田的告诫犹在耳畔,看着步步紧逼的林大为,盛爱国急得想哭,偏偏他又不能哭,担心因此露馅儿,让林大为等人得知真相,一言不合把他妹妹带走。

  盛爱国被自己的一番想象,惊得后背直冒冷汗,全程都是打马虎眼,涉及到他妹妹,全跳过去!

  即便林大为给出天大的诱惑,盛爱国都不乐意说出妹妹的秘密。

  妹妹对他来说是无价之宝!

  林大为先后套话,兄妹俩俱是守口如瓶,让他很是无语。

  幸亏拖拉机突突突,很快来到了徐广田的家门口,一问才知道徐广田不在家里,往水田里去了。

  这回正是夏收时节,几乎没人在家,再小的孩子也会被大人背着带去地里。

  哪怕背着孩子出门不能帮忙收稻谷,帮着赶赶鸟雀也行啊。

  再者,夏收的天气多变。

  有句俗话说得好,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前一刻是大太阳,下一刻就能乌云密布,降下滂泼大雨。

  徐广田年逾七十,身子骨确实很硬朗,又是干了一辈子农活,闲不下来的老人家。

  他的儿孙拦着不让他下地干活,他听了糟心大儿子的劝说,是不下地,但也没闲着。

  他特地跟徐铁柱提出要求,让他的儿孙们去,他先前偷换过秧苗的水稻田收。

  直到徐广田说出来,徐铁柱这才知晓他叔,春播时背着他偷偷把村里的秧苗换了三分之一!

  敢情他叔早就做好打算,怪不得他一直在这几块水田来回转悠,有时候还带着盛家的俩孩子一道转悠。

  徐铁柱那会儿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徐广田是他老叔,更是向阳村里德高望重的庄稼老把式,他天天在田边地头转悠,实属正常。

  这会儿回想起来,徐铁柱激动得想跳舞,姜还是老的辣啊。

  老叔这次干得好!那几块被徐广田偷偷换掉秧苗的水田,长得的确比别的水田好,颗粒饱满不说,大风刮过都刮不倒。

  反观别的水稻田,那阵大风吹过,倒了不少呢。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呐。

  第117章 关于奖励

  要不是有这些鲜明的对比,徐铁柱没把握,更没依据写那么详尽的数据上交,他又不是满脑子功名利禄的刘主任。

  林大为本就不是爱摆官架子的人,他农民子弟出身,哪怕当了公社书记,每次休假回家都会帮家里下地干活。

  徐铁柱他们看着林大为下地帮忙收稻谷,二话不说地撸起衣袖,一道下地干活。

  不知从哪儿听到风声的记者跟着过来了,他们赶过来时正好看到林大为等一众公社领导下地收水稻的画面。

  负责摄影的人不必多言,立马拍照,各种角度多拍几张!

  公社领导们跟社员一道齐心协力忙夏收,多积极正面的报告啊。

  记者同志先后采访了公社领导和正在地里忙活的社员们,从他们口中得知林大为等人并未提前通知,而是来到了直接下地干活。

  记者同志感动极了,笔下唰唰写了数句赞美公社领导的话语。

  等那几块徐广田换了秧苗的水稻田收起来了,林大为迫不及待地要打出谷子,他希望在今天能拿到最新的数据对比。

  毕竟记者同志就在这里,他们不需要再花时间和精力请记者同志过来,然后再演示一番大丰收的场面,直接用最原始的形象来记录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林大为同样是种田的一把好手,他虽然没有徐广田那么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亲自去收的稻田不少了。

  向阳村这几块水稻田长势极好,跟旁边的水稻田比起来,太过鲜明了。

  在林大为的强烈请求下,记者同志和负责摄影的同志没有走,而是等着两块水田的产量对比。

  同是五分地,同一天下的秧苗种下去的。

  最终得到的产量却大不相同,记者同志暗示了下林大为,要不要把数据写得更大些。

  林大为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记者同志的好意,他吃了刘主任的亏,不敢再着投机取巧,瞎搞了。

  他希望记者同志能记录下真实的原始的数据,为他们日后的报告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