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实闻言很是感慨,他拍拍幺弟的肩膀:“向东啊,你看人家向老师,这才是真正做学问的人有的态度。”
当看着向群像条小狗崽围着徐广田团团转,拼命地学习知识的场景,林向东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不否认获得了这样的殊荣,他的内心是骄傲的。
向群是他崇拜的偶像,更是他立志超越的前辈,看到他的偶像脚踏实地学习新知识,林向东不由地检讨自己。
满招损,谦受益。
不得不说,经过这一次的检讨,林向东很快调整好心态,继续保持着虚心向上的学习态度,这为他明年越级上高中打下了坚实的心态基础。
向群婉拒了林家两兄弟的邀请,他本身是滴酒不沾,而且他认为自己做的都是该做的事情。
林秋实还想再劝几句,林向东扯了扯他哥,示意他不要再多说了。
徐广田看了诚心过来劝说向群去喝酒的林家兄弟俩,再看不搭理人家,蹲在田埂上写写画画的向群,越发坚定要逼着向群去做学问和研究了。
像他这么不通人际关系的书呆子,合该天天泡在他的书本里,或者是实验室里。
向群自从决心将研究水稻种植增产后,他几乎放学后都跟在徐广田的身后,虚心地向庄稼老把式请教一系列的种植注意事项。
徐广田不嫌他烦,向群问什么他就说什么,还让向群清清楚楚记下来。
向群不疑有他,只当是老人家知道经验的宝贵,想传给下一代。
事实上,种了一辈子地的徐广田何尝不是给他自己一个机会呢?
徐广田心底里是期盼着,向群能在水稻种植这一领域有所成就的,民以食为天,国家正是缺粮少粮的时候。
要是向群真能研究出高产的水稻,徐广田比谁都要高兴啊,临死前能看到这一幕,他死而无憾。
但是现实条件受限,向群脑子再灵光也没用。
他手头上什么研究的仪器都没有,光凭徐广田的种植经验和几本书,向群能研究出什么东西来呢?
徐广田暗地里让盛家兄妹俩和徐铁柱给他出主意,给向群找条适合他走的路,别再盯着水稻种植这一块了。
盛夏闲谈时无意中随口提了句,想买个大铁锅做饭,还说她希望有人能将公社收走的那些铁制品给弄回成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盛夏无意识说的话,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徐广田给向群找了条最适合他,也是最难走的道路。
要是向群愿意研究钢铁的话,应该比研究水稻种植更有出路。
毕竟向群在上大学之前,他曾花了很多心血在钢铁冶炼上头,只是后来发生了意外,不敢再去触碰有关于钢铁的任何事情。
向群心灰意冷,最终遵循父母的遗愿去考的大学,换了条道路依旧创造了向阳村的奇迹。
就是这样过了将近一个月,徐广田掏空了他积累了一辈子的经验,再也没什么可以供向群记录的。
徐广田一改往日的和蔼可亲,话语极其犀利地训斥向群:“你跟我学了这么久,你拍拍你的胸膛告诉我,你都学到了啥?”
第123章 心结
徐广田直言向群不是干这个的料,至少在这年月里,向群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来,要求他去做那些他干得来的事。
向群懵了,他本以为徐广田把他当弟子培养,哪料到他刚把老人家的宝贵经验记录下来,刊印成册,徐广田就翻脸不认人呢?
徐广田看他懵懵的,不由得心软了,但很快地,他积蓄力量,一口气将向群骂得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向群这些日子不是没感觉,他在水稻种植这方面的天赋的确不高,那些专业的书籍他其实看得一知半解。
真正对比起来,徐广田积累了几十年的种植经验,比他在梳理看到的那些经验更加实用。
向群再度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上,他很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瓶颈,但他又不甘心,总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的缘故。
但拦路虎是真实存在的,向群越来越没办法欺骗自己的内心,他的确是不适合研究这一方面。
且不说,他不是这方面的专业学者,只说现实条件,研究水稻种植所需要的仪器什么的,向群没办法弄到,他连最基础的实验条件都没有。
徐广田耐着性子等着向群撞南墙,狠狠撞一次,最好撞得头破血流,一根筋的向群才会承认他在这方面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