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铁柱见乡亲们这么好忽悠,心里乐开了花,夏夏那小丫头脑子就是灵光!
没错,这主意是盛夏提出来的。
那三斤猪肉的奖励,好似挂在驴眼睛前面的胡萝卜。
村民们爆发了极大的劳动热情,干活干得累了,一想到那三斤猪肉的奖励,瞬间又多了力气,歇会儿继续干!
夏收的日子持续的时间不长,平常把地里的庄稼全收了,需要大概五六天的时间。
徐广田年纪大了,不再下地抢收,年纪大了,身体的各种毛病都出来了。
不服老都不行。
但徐广田也没闲着,四处去察看地里的庄稼,他的眼力很好,走上一圈便能预估出水稻的产量。
夏收开始的第一天,盛夏也没下地,她抓着个本子记录徐广田的预估数据,等这对爷孙将大队的水稻田看了个遍。
为了更好的统计数据,徐铁柱安排乡亲们收了责任田之后,抽调出一部分人当场脱粒晒出来,然后直接上磅称重。
徐广田去晒谷场坐镇,由村里上学的小孩负责记录数据。
盛夏没闲着,她去摘烂菜叶喂猪,父母和她哥都忙着秋收去了,猪是交给她负责喂养的。
清扫猪圈、捡烂菜叶回来喂猪这种粗活,自然是不用盛夏干的,她想干都被她爸妈拦着。
盛夏需要干的是父母挑来了猪食,她往猪槽里头倒就是了。
好在夏收统共没几天,盛利和李香香早早就起床准备猪食,跳过去给盛夏喂第一次。
傍晚那次才撒开手,让盛夏负责。
在徐广田的强烈要求下,盛利一家领了队上养猪的活计,盛夏除了读书、下地干活之外,还得每天去喂猪。
原先,郭安林之流听到徐铁柱安排盛利一家去养猪,跑去找徐铁柱闹了一通。
徐铁柱耐心地劝说了他们几句,但郭安林咬死说徐铁柱这当队长的偏心眼,只顾着他们老徐家的利益!
盛利一家跟老徐家结了干亲,那就是老徐家的人。这话说得倒也没错。
问题是这些人闹出的动静太大,惊动了住在隔壁的徐广田。
徐广田早知郭安林是个什么德行,他之所以能纠集其他的村民前来闹事,不是他魅力大,口才好,而是这些人的目的是一致的。
这些跟郭安林一起来的村民眼红盛利一家能养猪,到年底会给他们记功。
徐广田没有仗着他的身份地位训斥人,而是问前来搞事的郭安林等人:“让你们这些懒货养猪,万一把猪养死咋办?”
第222章 养殖场
郭安林对徐广田是很尊敬的,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点子尊敬全被他抛到脑后。
郭安林鼓着腮帮子,手舞足蹈地向老人家表达他有多么地不服气。
他表示养猪就那么一回事儿,猪食都是烂菜叶,能有啥难的?
徐广田懒得跟他掰扯,大放豪言:“你们信不信,由盛家人来喂猪,不用等到年底,夏种结束就能吃到猪肉!你们能做到吗?”
郭安林等人一听,俱是面面相觑,他们不敢这么保证,没底气呀。
别看他们嘴上说得那么简单,实际上养猪真不是件容易做好的事情,万一没养好,猪崽死了,他们没能耐承担责任。
与此同时,郭安林等人是不相信徐广田所说的话,盛利跟他们也一样,没什么养猪的经验。
因此,郭安林下了结论:徐广田就是偏心盛利!
徐广田知道他们的心有不甘,他主动退了一步说道:“要是盛家人做不到夏种之后把猪养大到能宰杀的程度,那么再由村里人抽签来养猪!”
郭安林等人听到这话,顿时偃旗息鼓,哪怕他们心里不看好盛利一家子,依旧是持着怀疑的态度。
养猪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更别提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把猪养到能宰杀的程度。
徐广田放了豪言之后,跑去跟盛利家里,说了这事。
盛利和李香香听了这话,不知该咋办。
他们心里直打鼓,不到半年时间,把猪养肥,他们能行吗?
徐广田看出他们的担忧,直接点明让盛夏来喂养,铁定没问题。
盛夏听了这话,她觉得心虚得很。先前跟供销社的合作吹了之后,她便觉得老天爷不会再厚爱她了。
之后的考试,盛夏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拼了命地复习,她那成绩是完全靠她自己考出来的。
老天爷没有帮她作弊,不然的话,盛夏铁定考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