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辘辘,马车往山林前进,路是新垦的,恰恰可以容纳一辆马车,路上铺着小碎石,车轮声更大了。快到了吧,浅浅心里想。
果然没多久马车在一处庄子前停下,下了马车,庄子里有六、七人迎出来。
领头的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瘦瘦小小的,黝黑、身材精实。
身后跟着一名妇人,微胖、嗓门大,满脸亲切,看见周嬷嬷,她热情迎上前,道:“是周姊姊吧?饭菜已经备好,先用过饭,好好歇歇,从明儿个起,您每天泡半个时辰热汤,包准你的老寒腿好个彻底。”
“多谢。”周嬷嬷温和道。
寒暄过后,浅浅一一认人,这两位是夫妻,郑大伯、郑大娘长年居住在北辽与大燕边界,因此膝下两个儿子郑廷、郑齐,年纪轻轻就投身军中。
他们也在,一个十九岁,一个十八岁,两人都有武功,过去几年跟随楚默渊打仗,战争结束后,他们考虑父母年事已高,便从军中退役返家,可他们的老家被战火摧残,想重建并不容易,而楚默渊买下山地,正需要有人管理,且山下的药材市集需要有人看管,便让他们领着家人到庄子长住。
除这对兄弟之外,还有两个年纪和浅浅差不多的小姑娘郑芬,郑芳,她们是郑大伯的双胞胎女儿,最后一位是吴大夫,本是军医,但战时受到波及,伤了腿,得靠着拐杖方能走动,楚默渊便也把他送到此处养老。
一家人提及楚将军,虽没有华丽的字汇,但感激之情明明白白,能替曾经为自己做事的人费心安排后路,楚默渊确实是个重情之人。
这天用过晚饭后,浅浅早早睡下。
天将明未明之际,浅浅被一声公鸡啼声唤醒,伸伸懒腰,她美美地在脑海里规划未来。从现在起,她每天都要借口上山寻找药材,在山林里到处绕,待机会成熟,悄悄下山,只要抓对方向往南走,她就能顺利离开辽州,然后……呵呵呵,自由,我来了!
飞快换好衣裳,出门打水洗脸,郑大娘和两个女儿已经在灶下忙。
“大娘早。”浅浅主动打招呼。
“浅浅早,马上可以吃饭了。”
“嗯,不了,我上山去晃一晃。”
“不吃东西可不行,别心急,林子就在那里,不会长脚跑掉,我再炒两个菜就好。”她不急,浅浅心急啊,她要尽快把路给摸熟。从桌上取了个馈剥开,往里面塞肉和碎鸡蛋,说:“我吃这个,大娘,家里有竹篓子吗?我想找点野菜。”
“有,阿芳,去拿个篓子给浅浅。”
郑芳应声去了。
不多久,浅浅背起竹篓往外走。
她下意识摸摸怀里的银角子,心想,在以农立国的时代里,她有的是挣钱本事,老天只会饿死懒人,而她勤奋、积极、上进,绝对可以安身立命。
离开后,绝对不能到京城,那里有个“变态钧”,千万不能自投罗网。
所以先朝俞州方向,再一路南下,她不确定冉莘会不会被燕历钧追走,没的话,她就去投奔冉莘,有的话……便借口是冉莘亲戚,寻到她们在冀州的老家,住进去。
从后院到前庭,短短的路上,她想了许多,独独没想到“寸步难行”这种事,她可是连非洲都去过的女性啊。
可……双脚在大门前停下,看看左,再看看右……这是啥?门神吗?怎么一边一个?念头冲入脑袋,胸口一紧,她猛甩两下头,不会不会……不会这么倒霉的,人家只是清晨早起做晨练,恰恰好门边宽敞舒服,便在这里练上了。
对啊,她谁啊?小小丫头哪需要守卫,别人穿越当主角,她穿越是当无足轻重的小小小女配,所以,哪需要他们费心?
她拉起笑容,假装无事,对着郑家两兄弟打招呼。“郑大哥、郑二哥,早啊!”
“浅浅早。”
她一面笑,一面从他们身边走过。“我去山上绕绕,马上回来。”
“好。”
然后她跨大门、他们跟着跨出,她走进山林小径,他们跟着走进,她缓下步伐,他们也放慢了速度,心里疑云越来越重,她深吸一口气,再拉起假笑,转头问:“郑大哥、郑二哥也上山吗?”
“对啊。”
“哦,我脚程慢,你们先请。”她让到一旁,做个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