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雪时常会带孩子进宫去看望熹妃,熹妃十分高兴,看着软软小小的孩子,更是心都化了。
雍正也非常疼爱这个嫡皇孙,从他亲自取名就知道有多重视了。
宫里的人最会看风向,从皇帝一系列的举动就可以看出他对弘历给予厚望,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的。
一时间,熹妃的寿康宫前门庭若市,极是热闹,和往日的冷清不可同日而语,只是熹妃向来淡泊,不在乎这些,依着该有的礼节迎来送往。
雍正十年,一道圣旨传入寿康宫内,晋封熹妃为熹贵妃。
与此同时,齐妃的延熹宫内却萧条冷清。自她十几岁入宫,便受尽恩宠,尽管出身低微,皇帝却给了她尊贵的地位。
十几年来,她己经习惯了这种恩宠,对皇帝也动了真情。失宠后,她便日日盼着皇帝能去看她,时常对着窗外发呆出神。有时候她鼓起勇气去见皇帝,皇帝的态度却不冷不热,甚至避而不见,让她愈发的伤心难过。
再加上弘时的事情对她打击太大,弘时虽然早就解了禁闭,但雍正对他的态度也一落千丈。她的身体便日渐枯萎,不久后就病倒了。
虽然有太医过来看过,但她是失宠的妃子,太医只是匆匆了事并不尽心。再加上心病难医,因而身体越来越差。
她也知道自己好不了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皇帝能再来看她一眼。
弘时实在不忍,便去求父亲来看母亲一眼。
养心殿内,弘时跪在下面,哀声说道:“皇阿玛,求您去看额娘一眼吧,她病的很重,只希望您去看她一眼。”
雍正坐在上面不咸不淡的说道:“她病了就去找太医看,朕去看有什么用。”
弘时看着父亲说道:“额娘对您一片真心,这十几年来尽心侍候,她病了,您都不愿意去看她一眼吗?”
雍正对弘时的态度感到不满,指着案前的奏折,冷声说道:“你知不知道朕每天要批多少奏折,有多少国事等着朕处理,朕每日睡觉的时间不超过六个时辰,你身为长子,可有替朕分担过?“
越说越气愤,他闭了闭眼,似是在调整自己的情绪,复又平静的说道:“你额娘病了,朕也希望她快点好起来,可朕不是太医,若后宫嫔妃生病了都要去看一眼,朕还哪里有时间处理政务。“
随即向他摆了摆手,说道:“回去吧,去请太医好好给你额娘看一看,不要再来烦朕。“
弘时迷离着双眼,凄然的说道:“太医根本不中用,额娘得的是心病。皇阿玛,为什么你总是这么无情,对八叔和十四叔如此,对我如此,对额娘也是如此,我们都是你至亲的人啊。”
这是雍正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痛处,也是他不愿意面对的往事,如今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再次提起。他勃然大怒道:“当年你八叔和十四叔是如何逼朕的,你不知道吗?如今却替他们感到不平,你还是朕的儿子吗?”
弘时委屈的说道:“可他们好歹是您的亲兄弟啊,为什么要那么残忍呢,让他们没有丝毫尊严的死去呢?”
雍正怒极反笑道:“尊严,如若当年朕的处境和他们调换,你以为他们会给朕尊严吗?你还能有这荣华富贵的生活,还有机会跪在这儿替他们说情吗?朕若不严厉一点,他们的下场就是朕的。“
弘时震惊的听着,在他心里,当年八叔和十四叔都是生性仁厚的人,根本不会和他父亲一样,这么残忍的对待自己的亲兄弟。可是他却不知道怎么辩驳,也有些无力。
他抬头看了一眼父亲,带着哭腔说道:“那我呢,我与弘历同样是您的儿子,为什么您对他那么重视,却对我弃如草芥,现在人人都知道您厌弃我,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雍正长吁一口气,道:“说来说去,你是怪朕偏心。“顿了顿又说道:”你说朕只重视弘历,为什么你不看看你自己,文韬武略哪个比得过弘历。你是朕的长子,在你小的时候,朕何尝不对你寄予厚望,是你自己不争气,不是朕没有给你机会。“
指了指他又说道:“你看看你这个样子,朕放心把祖宗的基业交到你手上吗?“
弘时有些不甘的问道:“那我额娘呢,她为您生育了四个子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就不念及往日的一点情分吗?“
雍正终是忍不住,拍了拍桌道:“在你眼里,朕就是一个不顾兄弟,儿子,不念旧情的绝情之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