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_作者:春溪笛晓(395)

  官家向他保证:“我不会给你换个官做,你只管说,我就是好奇,你也偷偷告诉我好了。”和王雱处久了,官家在他面前直接就是你我相称,从不拘束。

  王雱于是就直说了:“我一开始是想当都水使者的。”他从一旁扯过一张白纸,熟门熟路地在上头画出一张大宋水势图,和官家夸耀,“您看看,我做了可多功夫了,不看舆图都能把大宋所有的大江大河全部画出来!”

  官家见王雱果真轻松勾勒出大宋疆域内的所有河流,顿时信了王雱的话,点头道:“那朝廷当你当枢密承旨,岂不是浪费了你的准备?”

  王雱道:“准备怎么会浪费,眼下用不上,往后可能会用上。”他胆大包天地大放厥词,“说不定等我再长大一点,连黄河都要乖乖听话!”

  官家乐道:“那行,我等你长大去把黄河驯服。”

  王雱又和官家夸起现在这份差遣,虽说不能到处跑,但也很长见识,什么朝臣御前扯皮啦各国使者朝见啦每个季度大阅兵啦,都有趣得很。

  王雱还颇为期待地说:“我听说这两年朝廷开了武学,不知道您什么时候会去看一看。您要是想去的话,可千万不要在我轮休的时候去,一定得带上我才行!要不然,我就不给您捎书看了,我可是冒着被赵御史弹劾的风险给您带书进来的啊!”

  官家听他还威胁起自己来了,笑着答应:“好,过两天我带你去武学看看。”

  两人约定好了,隔天再到王雱当值时官家便早早处理完公务,领着王雱去武学那边溜达。

  武学那边接到通知,都振奋不已,上至教头下至生员都翘首以盼等着官家到来。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什么角度的叼状,我都告得了!随时随地说告就告,没有心理负担!

  第一五零章 自动请缨

  搞军校这事儿, 王雱还真没多少经验, 当初给曹立传授的东西也只是入门级别, 后续搞成什么样全靠曹立自己发挥。因此他对这次武学参观非常期待,早早就精神奕奕地跑去和官家会合。

  既然是正儿八经的巡幸, 那么随行的起居院官员自然不能少。

  大宋挺注重修史,起居注由起居院的人负责。

  只不过因为修起居注的官员一般会兼任他职, 所以往往不会时刻随驾左右。

  还有一点比较绝的是, 起居注往往“先进御, 再送史馆”。也就是说负责人记录完了, 要先送到官家面前让官家看完确定没问题了,再送去史馆那边存档~

  这表明, 修起居注这事儿虽然时常能陪伴君前,同样能算是“天子近臣”, 但有时其实有点憋屈。

  这也是史官共同的憋屈。

  苏轼他爹因为在蜀中搞文教工作搞得声名大振, 被朝廷征召入京授了个官,让他修史书去, 结果带他的前辈们告诉他这不能写那不能写,要保留光明美好的一面,负面内容那是过不了审的~

  苏轼他爹回到家就挥笔写了篇文章,大意是“写史书怎么能只写好的一面, 不写坏的一面呢?这工作干得不得劲啊不得劲, 我想回去搞我们的月刊”。

  苏轼私底下把这文章念给王雱听了,还和王雱嘀咕:“换成我,我也不乐意去修史。”

  这次随行的修起居注刚上任没几天, 名为刘瑾,乃是刘沆之子。

  刘沆刘相公,王雱还是挺佩服的,当初他和柳永在开封搞事时,刘沆就在当开封知府,心胸宽广得很啊!

  前几年,刘沆还当过宰相。他在相位时干了挺多事,首先就是捅了台谏马蜂窝,他觉着台谏整天挟人阴私来攻讦百官,若是有个歹心怕是会严重干扰朝政,就定了个规矩“台谏喷个两年就得外调,不能连续喷人”;其次又去捅了权贵马蜂窝,和范仲淹一样大力清除关系户;接着他还捅了一个天大的马蜂窝,表示“有的人啊,应该去贫困荒芜的地方发光发热,却走后门求近地;还有的更过分,求了近地又求入京,每年都一窝蜂抢馆职名额,简直不要脸”。

  这可就把朝中大部分官员给得罪光了,有多少人求官当真是为国为民?能在就近的富裕地方当官,谁愿意去鸟不拉屎的地方?

  所以刘沆宰相没当几年就被人疯狂弹劾,各方人士连上十几道折子开喷:“这人卑鄙无耻阴险狡诈不能继续当宰相,要是不弄走他那换我们走!”

  当时狄青被贬陈州,刘沆上书说“这些家伙把陛下的将相都弄走了,削陛下爪牙,也不知他们想干什么”。这话又得罪了一大波人,他的官职被一削再削,狄青被调回来办武学时,他已接棒被贬去了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