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亮起的光就是云曦和兰花男的那一组。
不过这光显然并不是呆板苍白的人造灯光,而是柔和如轻纱的月光,照亮了这一方天地,也照亮了身处其中的两人。
通过镜子对光的折射,将皎洁的月光聚集到一个较为集中的点,以达到一种天然聚光灯的效果。不过这种聚光灯的效果却是比灯光在视觉效果上要美妙地多,那是一种源于自然的色彩。
原本刚才那会儿兰花男吹的葫芦丝夹杂在一阵动感的音乐中听地不太真切,但是周围一旦安静下来,就立刻凸显了这种乐器的独特魅力。到底是土生土长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山水之间的乐器,天生与月光和自然有一种独特的共鸣。
这种乐器非常适合演奏山歌,旋律悠扬的舞曲等,曲调长音较多,合音丰富,是一种最能够体现演奏者内心情感的民族乐器。在他身旁起舞的云曦虽然带着面具没有露脸,但是恰恰由于这种神秘的遮挡效果,才使得众人的注意力都落到了她的身形和舞姿上。
月下有美人兮,明眸善睐,顾盼神飞,身材则是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正如一只灵巧而华美的孔雀展开美丽的翎羽,在月下翩翩起舞。
她的舞姿十分纯熟,没有丝毫的浮夸生硬,只有一种纯粹的快乐和灵动,让人忍不住沉醉在娓娓如诗的乐声中。原本准备让人唱山歌的眼镜男看到这里,直接就叫停了之前的计划。这一切足够完美,再唱山歌可就是十足的多余了。
只是他欣赏之余,心底也忍不住暗暗咋舌,暗道这姑娘何止是会跳舞啊,简直就是专业舞台级的水准……嗯,可算他之前那一顿嘴皮子功夫没白费了。
云曦跳的这支舞就是加入孔雀舞元素的现代舞,源自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内一位著名的民族舞蹈家杨丽萍的原创孔雀舞《雀之灵》。这支舞首演的时候就轰动了业界,后来经过许多不同时代舞蹈家的改编、创新和扩容,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多元化的表演形式。
因为不清楚兰花男的配乐水准,她一开始跳的很小心,并没有上来就着急踩点,基本上都是在摆静态的造型。只是她没有想到兰花男葫芦丝竟然吹得这样好,似乎这个曲子他已经练习了很多很多很多遍,以至于如今烂熟于心,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去雕琢都可以非常动听。
音乐和舞蹈是天生的良配,如果二者相互配合默契,绝对是可以互相引导,互相渲染的,他们两个现在的状况就是如此。虽然已经离开了舞团多年,但是云曦一直没有放下舞蹈的基本功,那些已经刻入身体和四肢的记忆,被悠扬的葫芦丝唤醒,自然而然地在她身体上跳跃奔跑,仿佛一个个小小的精灵。
一曲舞罢,云曦伏倒在铺面白沙的地面上,耳中还是袅袅的余音不散。隔着面具,她的鼻尖盈满了属于蓝花楹花的那种温暖而清淡的香气。她闭着眼,睫毛飞快地颤动着,泪缓缓地渗透眼角,而她却不知道为何而哭。
或许是音乐和舞蹈渲染而出的奇异情绪,但那绝对不是伤心的泪水。
孔雀舞曾经是她的一个心结,而现在,她感觉心里有一些灰暗的地方被人用手轻轻地拂开了尘埃,一丝明亮的光照了进来。
周围喝彩和掌声似乎距离有些遥远,听不太真切,唯一真实的是那种温暖而治愈的感觉。
表演结束后,篝火点燃了,热闹的山歌响彻河滩,欢快的笑语声,歌声化作一团团混沌的云朵笼罩在这方美好的天地间。云曦的心情一直没有完全平复,也没有继续参加山歌夜唱的兴趣,换了戏服后直接跟厉芒在后门成功碰头。
她本来想与兰花男道个别,但是犹豫踟蹰许久,还是在厉芒的催促下匆匆离开了。明天一早还要拍戏,而且今天的确已经玩了很久,她不能再耽搁时间了。
虽然心有灵犀,但也不过是一次戴着面具的短暂交会罢了。
尽兴归去,不用刻意道别。
今日种种,就当是一场月夜下的幻梦吧。
第53章 如何做到声情并茂
第二日,云曦一大早就去了片场。
根据日程表的安排,她的这场戏排的时间非常靠前。因为之前她的疏忽造成的误会,云曦下定决心在拍摄这个剧期间一定要加倍地小心,绝对不能再节外生枝了。
今天的这场戏是晨戏,内容是严德音在女校校舍小广场上的一次演讲。要面对近百的群众演员吼台词,这让从来没有过这种激情演讲表演经验的云曦心里十分忐忑。昨天她晚上做梦都是穿着一身孔雀舞的舞裙站在台上大声吼,台底下的人不停地笑场,她在上面尴尬地直冒冷汗,结果早上起来嗓子都有点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