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马镖师离开,安羽宁收了手里的绳子,准备把它放回篓子里。
这棕榈绳是用棕榈树根下黑褐色的包皮所制,需要人花费时间功夫,把棕榈树的包皮一层层的拨下来,然后在把拆摘成一根根的丝,最后再经人工一缕缕的把这些丝搓成线,等搓成了五股长线后,再把五股合搓成一股,这样才能得到一根棕榈绳。
棕榈绳结实牢靠,承重力强,还不容易腐蚀,比草绳麻绳都经用,大多数的平民人家都喜欢用这玩意。
安羽宁想着自己闲着也没事,镖局后院的大道边上就有不少颗棕榈树,改明个做好了给马伯伯的鞋子后,自己就去剥点棕榈树皮,多做点绳子备用。
放好绳子,安羽宁想着刚刚马伯伯送到厨房里的粮食,自己忙又转悠了回去,准备把东西都分装好。
一大袋子陈面,面虽然有些发黄发黑,但是没有什么杂质看着还不错,安羽宁赶紧把面都装入一个大的圆肚陶瓮中,上面还盖上木板子,米也跟着装入一个小点的陶瓮中,口子上也同样压上了块板子。
昭原城因为是大岳的京都,米面都是不缺的,北方的麦子,南方的米,都通过运河源源不断的运往这里。
而上辈子就身处南边的安羽宁,其实最喜欢吃的还是大米,加上爷爷在吃食方面从不苛待,这也就是家里一直都吃米,很少吃面的缘故。
米面都备齐了,安羽宁开始了新一轮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二章 安碑点灯寒山观
眼下面粉多也没事,反正自己要北上寻亲,一路上也不会有多少时间煮米饭煮粥,所以把这些面都做成包子馒头或者饼子,想来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早上早起练功,吃完朝食以后抓紧时间给马伯伯做鞋子,中午简单的吃罢饭,下午安羽宁就开始的忙碌的做食物的工作。
虽然这样的天气,挤在小小的厨房中很热很受罪,可是看着一笼又一笼被自己蒸出来的馒头,一个个黄黄胖胖的素馅包子,一块块超级大的锅巴等等的食物,都被她收入空间存放好,安羽宁的内心是快乐的。
没到三日,她就把答应送给马伯伯的鞋子给做了出来,当她把鞋子如约的送到了马伯伯手中后,自己就准备着下一步的计划。
拿起镰刀,背上竹篓,安羽宁向着镖局后院的棕榈树出发。
心痒痒已久的棕榈绳,自己得抓紧时间去做了,到时候北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眼下既然得空,那当然是多多益善啦。
不知不觉间时间飞过,转眼就到了出孝的日子。
出孝的这天早上,安羽宁脱去了腕上佩戴的黑纱,头上佩戴的白花,只不过身上的素服却未换下。
清晨给爷爷烧完纸上完香后,安羽宁去了就直奔石匠铺子里头去了。
到了石匠铺子门口时,早先给爷爷做法事的道长也刚巧到了,安羽宁乖巧的上前去打了招呼,这才与道长一起进了石匠铺子。
根据大岳的习俗,逝者如果还有后辈亲人在,那么在出了热孝后,就必须把墓碑给打好并且安放到位。
得了长辈指点的安羽宁,在这知到了这个风俗后,爷爷下葬后,她就继续请了道长帮着看日子与墓碑的安放朝向,至于墓碑,她也是早早的就来预定好了的,今日就只需要请上人,跟着道长的安排来行事便好。
道长是专门吃这一行饭的,加上安羽宁别看年纪小,做事安排都条条妥帖,道长又看着她没了亲人可怜的份上,倒是没有欺她年纪小,给她办事情也上心。
石匠铺子外专门就是帮人扛活的苦力,需要运送墓碑到坟地上,再到挖凿墓碑坑,只要你给钱,这些苦力都会帮你把活干的好好的。
安羽宁到了石匠铺子,铺子老板是个细致人,加上小小年纪来定墓碑,而且还是一定就两块的,除了安羽宁外,他这个石匠铺子十年来也没遇到一个。
所以自然的,安羽宁一出现,铺子的老板就把她给认了出来。
殷勤的上前来招呼,老板指着早就打好放在一旁的两块墓碑让安羽宁查看,安羽宁低头仔细确认没有纰漏后,这才满意的掏钱付了尾款。
一旁的道士看到有两块墓碑的时候,心下觉得奇怪,便询问安羽宁,那多出来的那一块是怎么回事?道长心想着,这总不可能是孩子不懂事,还准备多打一块来备用吧?
安羽宁看到道士的疑惑,忙把自己帮忙收敛了一位老爷爷的事情告知,顺便的还恳请了道士辛苦帮帮忙,顺道的给白发老头儿也把墓碑给安上,说话的同时,忙不颠的给道士递过去了一两银子,这工钱可是翻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