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妃难宠:世子爷请放过_作者:侧耳听风(187)

  但世子爷、、、单是想想,都觉得和他同处实在令人坐立难安。

  元极准备离开,他和别人不一样,并非在太阳出来时离开,反而天还没亮呢,就出发了。

  护卫没几人,那时回了王府的那些护卫,也不知在这段时间去了哪里。

  不足十人的队伍顺着空寂的街道前行,马蹄发出踢踢踏踏的声响,在街道上回响。

  接近城门时,清楚的听到守城的兵士在开城门的声音,队伍抵达,顺利出城。

  马儿加速奔跑起来,秦栀也落到了后面。以前向来是在后面,而且每次都很安心。不过这次,她的心却吊了起来,她可没忘了上次回朱城时,后面忽然追上来的杀手。

  不过,这也不代表在前面就安全,刺客可以从后面追来,也可以在前面拦截。总而言之,跟着元极,哪儿都不安全。

  她不知道元极这是要去哪里,但是走这条官道,很明显是朝着边关靠拢的。

  也不知他是不是要离开大魏,她无权过问,只能跟着了。

  诚如秦栀所判断,元极的确是打算离开大魏。

  顺利出关,然后放弃了正常的大路,改走山中小路。

  这是正常的,大魏这边能够放人出关,不代表可以顺利的通过吴国的关口。更况且,元极应当是玄衡阁的大目标,说不定有多少人在调查他的踪迹呢。

  山中小路并不好走,因为不断的有巡逻队经过。但,元极他们好像经常这般出入吴国,看起来一点也不慌张,得心应手的。

  上次来吴国,秦栀与元烁他们走的是大路,正常的通关进入。回来时走的小路,凶险不断。

  不过,这次倒是极其的顺利,进入吴国后,队伍走走停停,不过都不在较大的城池停留,反而都是一些小城小镇的。

  这一路来,秦栀倒是也见识了不少,上次太过匆忙,这次时间充裕,她充分的感受到了吴国的风土人情。

  越往南,所见到的要更有地域特色了,这南部有许多的夷人,自成一系。所以那些有毒的活物死物,其实大部分都出自这些夷人之手。他们很神秘,并不容易深入了解。

  土道还算平整,马儿不快不慢的跑在路上,后面余起一阵尘烟。

  尽管现在是秋季,不过这吴国南部并感受不到,这里的气候四季如一,变化不太大。

  其实也正是因为此,那些毒物才更好培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么个道理。

  秦栀始终都在队伍的最后,骑马慢行,边走边看着这四周的山水。路边是田地,很多的农作物已经收回去了,眼下田里什么都没有。

  无意间瞧见了队伍前头的元极,昨晚在那小城里的客栈落脚,之后他就没了影子,今早才又出现。

  这是常事,自从进入吴国,他就经常莫名其妙的不见了。有时在一个小镇停下几天的话,那么他几天都不会出现,看起来真的很忙。

  而且,这一路来,他也没要她做什么,也不多说话,真不知他到底要她跟着做什么。

  蓦地,土道的前头传来了唢呐的声音,这条路七扭八扭的,前面有个拐弯,更看不到有什么,倒是声音先传了过来。

  秦栀驾马,追上了前头的队伍,其他护卫也迅速的靠拢起来,那唢呐的声音渐渐地越来越近了。

  “听着这曲调,并不是喜事。”唢呐的声音很具张力,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而且,是喜还是丧,也很容易听得出来。

  护卫看了看秦栀,随后再次让队伍向着路边靠拢,路遇丧事的队伍,并不是什么好兆头。

  牵着马,秦栀被围到了中央,她前头就是元极,这个站队还是很有门道的。

  很快的,吹唢呐的人就从前头的拐弯处拐了过来,两人一列,出现四列后,后面还单着一个。

  每个人吹唢呐的人都扎着红布的腰带,余出来很长一块,一直拖到脚踝。

  吴国南部夷人诸多,各自的风俗也不尽相同,这么看,其实并看不出什么来。

  吹唢呐的队伍走出来后,后面紧跟着一匹红色的大马,只是这大马有些特殊,是用红纸扎的,不是真马。

  由四个人抬着,同样四个人扎着一样的红腰带,极其诡异。

  抬着红马的走出来,后面出现的是另一匹红马,用红纸扎的极为逼真,但是没有眼睛。

  这种事情,护卫们走南闯北却从未见过,看这架势,怎么也是喜气洋洋,却说不出的诡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