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旁边有个虎视眈眈的人,他定会跟银杏来个长谈,她是怎么想到这招的,真让人惊喜。
银杏把合同一式两份弄好后,签上自己的大名,装在密封的文件袋中,拜托赵志刚帮忙带过去给许珍签字,同时表达了想让他帮忙带货回来的愿望。
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反正这次是许扬帮忙联系的货车,能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赵志刚非常乐意。
几天后,赵志刚带着合同和满满一车子的货回来,里面有银杏要求的一千件春装。
李大力开着在旧货市场淘来的小四轮,和许扬一起把衣服哼哧哼哧的扛回家。
这几天他一点也没闲着,忙着进日用品不说,还要和大家一起“抢占地盘”。好多人在站台那里卖东西,且生意还不错,悄悄观察一天后,李大力迅速加入地摊队伍。为了更加方便,他还专门弄了个喇叭,不过这是秘密武器,准备用来给衣服做宣传。
他还给商店改了个名字,叫“银杏乐购”,杏儿说这样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商店听起来不像是卖衣服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衣服到后,田双和崔红忙着熨烫,银杏和许扬帮着整理,李大力则抱着喇叭奔到“根据地”,开始狂轰滥炸似的广告。
“银杏商场新到春装外套,样式新颖,款式独特,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心动不如行动。”
“先试后买,满意为止。”
“买了就不会后悔,不买才会后悔。”
“女装大减价,活动期间亏本甩卖。”
……
不得不说,以后泛滥成灾人见人厌的跳楼大减价广告现在却是一把利器,再加上李大力醇厚的大嗓门和放大音效的喇叭,不到半小时,银杏商场有新女装到货传遍了附近的几条胡同。
出于国人强烈的好奇心,大家成群结队的过去一探究竟。
连续三天,银杏家的门槛差点被人踩破。盛况再次回到年前的那段时间,日用品的生意连带着也好了不少。
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李大力乐得合不拢嘴,仅仅三天就销售了差不多三百件,日营业额超过一千,高额的利润更是让人眼红心跳。慕名而来的人日益增多,几个人抢一件的情况屡见不鲜。
冷静过后,李大力立马做出加货的决定,追加上衣和裤子各两千件。他估算过,天气回暖还得两个多月,按照这个速度,应该可以卖完。
只是这次没人去广东进货,如果他一个人去,家里都不放心。且杏儿马上开学,就双儿和崔姨两个人忙不过来,思前想后,只能让许珍把东西打包邮寄过来。
于是乎,他又一遍一遍的跑邮局打电话联系发货数量,发货样式,确认发货时间,到货时间,忙得团团转。不好总用许家的电话,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讨人嫌。
哎,没电话真不方便,还是得自己有最好。
这个念头在李大力的脑海中疯长,怎么都抑制不下去。
出乎意料的,把想法和盘托出后竟没一个人反对。
许扬最干脆,直接介绍了曾经的发小,现在在电信部门上班,让人偷偷开个后门。
朝中有人好办事,新货到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已经装好,李大力拿起话筒,迅速给许珍拨过去,确认收货,并告知尾款已转,注意查收。
家里的事情解决,银杏又开始关注学校的事。
开学后学校的“贫困户”纷纷拿着证明敲响商人的大门,迈入赚钱之旅后志得意满的神情刺痛了其他人的眼。
有些明明穿着伙食都不差,凭什么说穷,不服,一万个不服。
越想越不平,尤其是得知一些兄弟学校没有此类条款制约后,银杏的诸多非贫困校友自发组织在一起,纷纷找到领导表示抗议。
一时间学校热闹非凡。
领导们为此还专门开了一次会,也没商量个什么结果出来,只告诫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好学生的本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作奸犯科。
有特别会钻营的私下一分析,就明白学校的态度,只要保证成绩不掉下去,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校方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等什么,因此一夜之间,学校的“小贩”数量成倍增长。有更大手笔的,直接开了店子,比如赵志刚,不过他有心眼,压根没让学校网知道,一切静悄悄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