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进时常晚上到舟山挖野菜找吃的,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一个是地主,一个是发配下乡的,谁也别瞧不起谁,有时候还能坐在一起聊上几句。
渐渐的,俩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见识谈吐甚至很多想法都隐隐约约一直。陈荣进家以前很多藏书,他全读过,而许珍念过大学,他们能就着一个话题说半天。
私下里也相互鼓励打气,爱情的火花一点点的蹦出来,发展成火海。
只是成分都不好,一直没挑明。
后来许珍要回城,临行前的一晚俩人很有默契的到舟山上见面。
许珍对陈荣进讲,会耐心等着他,但是他必须证明自己,然后风风光光的把她娶进家门。
离开张家湾后,许珍一直和陈荣进有联系,当时李大力摔断腿,硬挺着不治疗,也是他看不下去打电话告诉许珍的。
改革开放后,许珍自觉这是个机会,给陈荣进写信说想南下闯荡。
很快,就接到陈荣进的电话。
让许珍不要慌,他先过去查看情况,如果可以,再辞来得及。
后来,许珍带着憧憬和陈荣进在广东奋斗打拼。
到今年,终于站稳脚跟。
时机已到,陈荣进自感可以给许珍一个美好的未来,果断拿出准备许久的心里话,向许珍求婚。
第186章 毕业季
另一边,许父对陈荣进的印象还算不错,进退有度,举止得当,工厂发展的也不错,对未来有规划有想法。虽说没啥家世,但是莫欺少年穷。
又经过几天暗暗的观察后,许父许母点头应允陈荣进娶许珍的请求。
没有架子脾气好,做事耐心有能力,谈吐不俗有修养,马马虎虎配得上大姑娘。
得了岳父岳母的首肯,陈荣进立马给爸妈打电话,让他们到北京商量结婚的事。
陈地主和他媳妇早在儿子事业起步的时候,就包袱款款的过去帮忙。
对许珍这个儿媳妇开始时颇有微词,儿子是一婚,凭啥娶个离过婚还生过娃的。刻在他们身上的地主成分早已没人在意,儿子还小有成就,什么样的好姑娘娶不到。
因为不满,平时话里就带出来。
好在许珍懂礼知进退,对地主夫妇嘘寒问暖,又跟着陈荣进风里来雨里去,扛衣服找客户,毫无怨言。
时间长了,地主夫妇再挑不出半点刺。
而儿子又喜欢的紧,话里话外的维护。
慢慢的,他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儿媳妇。
甚至开始催着儿子赶紧结婚,趁着他们还能动,可以帮忙带带孙子。
自从陈荣进出发去许家,地主和他媳妇就守在电话机旁边,事先已经说好,那边同意后,他们就去北京和亲家碰面。
接到电话后,地主夫妇带着行李火速奔向火车站,买了当天晚上的火车票,兴致高昂的踏上北京的旅程。
接下来一切水到渠成,由于许珍和陈荣进年纪都大,双方家长一致认为不能再拖,日子定的越早越好。
时间选在一个星期后。
田双知道陈荣进和许珍成了一对,直呼千里姻缘一线牵。特地请地主一家到家里做客,周到悉心招待。
由于陈荣进和许珍老家不是一处的,因此办酒席非常麻烦,陈家湾,北京,广东都得办一场。
一圈轮下来,许珍坐车坐的要吐。
许母没跟着到处跑,也累的够呛。大姑娘结婚太突然,什么都没准备,好在之前给小女儿预备了不少,只能先拿过来救急,再去买新的给小女儿补上。
虽然许珍说她什么嫁妆都不要,但是许母却不肯省,三个姑娘一碗水端平,该给的都有。
累并快乐着,解决一桩心里事,许母宽慰不少。只剩下二姑娘还单着,等她撞了南墙就知道回头,否则任家里人说破嘴皮子都没用。
婚礼结束的第二天,许珍和陈荣进这对新婚夫妻就走了,已经耽误大半个月,工厂那边积压了好多事等着处理。
……
大学的时光只剩下一个尾巴,银杏开始跟着李主任做事,而她的同学们被各大单位疯抢,说是金馍馍都不为过。
只除了梅寒。
因为之前陷害银杏,她的档案留了底,再加上成绩太差,有好几门是补考才通过的,一时之间竟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在这一届的毕业生中算是“鸡立鹤群”。
不过这跟银杏关系不大,她更关心许扬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