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奋斗俏军妻_作者:燕**(311)

2018-12-13

  她有儿子有孙子,跑到媳妇娘家过年算啥。要是放在陈家湾,她肯定是被人耻笑,儿子不是倒插门,胜似倒插门。

  无论人离家多远,这种根深蒂固传下来的思想很难改变。

  许母一听,就知道黄了。

  总不能让姑娘把女婿外甥带过来,独留老俩口在家吧。

  又把视线投向龚母,龚母爱吃肉,也不信佛。

  结果,龚母也不行。

  她倒不是觉得跟亲家一起过年是倒插门才干的事,而是龚父有三兄弟,每年轮流着到一家过年,今年恰好到她家,走不开。

  很热情的邀请许母带着一家人同去,可许母不干呀,人家三兄弟一堆人,她才不跟着凑热闹。

  至于田双和崔红,更没戏。

  如果不是银杏结婚结婚的日子定在正月初八,他们一家人现在肯定在老家围着火盆烤火。

  这是姑娘出嫁前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年,以后全在婆家,机会多得是,今年就免了吧,说什么都不同意。

  许母只得打消念头,不过很快又振作起来。

  二姑娘正月初六回来,相亲的人选时间地点全部定好,初七开始,初八休息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四个人,这次肯定行。

  再过几天银杏就嫁进来了,她也是有儿媳妇的人,也许明年过年就能当上奶奶。

  这么一想,心底的那点不快全消。

  气氛又融洽了。

  ……

  过年这天除了吃吃喝喝,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看春晚。

  终于等到春晚出现的年份,银杏早早搬着小板凳守在电视机旁。以往过年总觉得少点东西,现在好了,全乎了。

  长辈们很兴奋,还没看过春节联欢晚会,不知道是个啥样子。

  和以后的开场时间一样,也是八点开场。只是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酷炫的技术,没有高大上的布景,但是有好几个一二十年后仍然家喻户晓的明星。

  并且是点播制,观众打电话到电视台,点你想听的歌曲相声,很考验艺术家们的底子。

  田双看得津津有味,瓜子都不磕,害怕嗑瓜子有声音听不清小品里讲的话。

  银杏的关注点在谜语上,她一个都没猜出来,好打击人。

  李大力全程乐呵呵的,也不知道在笑啥。

  崔红则在不停的吃着花生,那些唱歌的她一句也没听懂。

  一家人各忙各的,许珍突然过来了。

  指着电视上刘晓庆问银杏,“银杏,你觉得她穿的衣服怎么样?好不好看?”

  银杏点点头,就现在的大众眼光来说,挺不错的,估计接下来会风靡一段时间。

  春晚一向是明星的成名地,衣服潮流的引领者,以后网络发达,春晚的力量更强大。

  想到这,银杏睁大眼睛,“大姐,你不会是想,”伸手指着电视,“做这件衣服吧?”

  许珍眉毛一挑,“有何不可。”转过头又向田双崔红各问一遍,均得到衣服好看的结论。

  满意的点点头,又表示想打个长途电话。

  银杏目瞪口呆,自愧不如。

  看看人家,娱乐的同时还不忘发财赚钱,再看看她,小富即安,玩的时候只会玩,标准的心无旁骛。

  就像一碗弹珠,许珍会带着弹珠到人多的地方玩,然后把它们想法设法的卖出去。玩也玩了,赚也赚了。

  而她则是把弹珠玩腻之后,全部丢在角落里蒙尘,等哪天想起来的时候再瞅两眼。当然,通常是不记得的。

  何为差别,这就是。

  电话装在对面,李大力带着许珍过去。

  听着她淡定的吩咐那边留下的负责人紧急加工,把衣服的眼色样式都描述了一遍,又让对方赶紧找地方看电视。

  又提到绝不会亏待他们,年后会有相应奖励,但是有前提,必须保证质量,不许粗制滥造。

  李大力很精明,刚才大家都说好看。其实他没看出来到底哪里好看,不过,他的意见明显不重要。

  于是,首先跟许珍预定了一部分货,免得到时候货不够,没他的份。年后,北京还要再冷一段时间,肯定卖得出去。

  第214章夸张的二姐

  正月初六,许二姐挥别异乡的土地,带着新鲜出炉的毕业证书,回到久违两年的首都。她轻装简行,除了证件和几本书,其他全都送人。

  下了飞机,看着来来往往黑头发黄皮肤的人,第一次觉得如此有亲切感,就算是陌生人,也笑着挥挥手,说声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