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台_作者:洛尘羽(191)

2018-12-09 洛尘羽

  “胡说八道!当夜,宿卫并未见到任何可疑之人闯进殿中。”皇后当即反驳道。

  “臣用词有误。刺客不是闯入殿内,而是堂而皇之走进来,因为刺客手中有一脉神奇的迷香。”江玄之不紧不慢道,“此香由数种花草凝炼而成,最大的成分便是曼陀罗香。常人若是闻到香气,可失去片刻意识,任人摆布;若是服用,可让人神经麻木,不知痛觉。”

  寻梦附和道:“难怪当夜我闻到香气就失去意识了。”

  刘贤易也回忆道:“朕确实也闻到了一阵奇异的香气。”

  “陛下不仅闻到了迷香,还被人强行灌下香粉。否则在刺客行刺之时,陛下为何毫无痛觉而不出声叫喊呢?但凡陛下有一丝呼喊声,门口的宿卫定会第一时刻冲入殿中。”

  刘贤易沉吟:“刺客心思缜密,非常人能及。”

  “我有疑问。”寻梦眨了眨眼说道,“赵侍既然见到了窗棂刺杀那一幕,为何没看到刺客摆布我的影子呢?”

  江玄之欣慰地扯了扯唇:“此案最关键的便是时机。你与陛下独处的时机,赵侍回宣室殿的时机,还有刺客逃离的时机。”

  顿了顿,他道:“从御膳房到宣室殿必经之路上,只有那段两三米的距离可以瞧见宣室桌案旁的影子,往前便有遮挡物和转弯,再无机会看到窗棂的人影。当时,赵侍乍然见到陛下遇刺,全心系于陛下安危,瞬间便跑出了那段距离,自然瞧不见后来之事。”

  刘贤易瞥向赵同:“江御史所言可符合?”

  “江御史真是神奇,好像亲眼所见一般……”赵同心悦诚服地答道,话未说完便察觉不妥,忙敛笑肃容道,“句句符合,确是如此。”

  刘贤易又道:“江卿说刺客逃离的时机很关键,那么刺客是如何逃离宣室的?”

  “刺客并未逃离。”

  刘贤易脸色微变,环顾殿内:“莫非这刺客还藏在宣室殿中?”

  江玄之知陛下会错意,解释道:“臣是说,刺客当时并未逃离。因为当时皇后殿下领着一群侍女闯入殿中,而刺客正好身着侍女着装,闪身便融入了侍女群中。”

  皇后呵斥道:“一派胡言!孤身边多了侍女,孤岂会不知道?”

  “臣何时说过皇后殿下不知道了?”江玄之淡淡反问。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众人齐刷刷将目光锁在皇后身上,寻梦也将目光移到皇后身上,脑中不期然浮现出那夜与她擦肩而过的熟悉面容,莫非江玄之口中的刺客是仲灵?否则,此案为何与三年前仲灵之案那么相似?可仲灵所恨之人应当是皇后,为何不惜冒险刺杀陛下来陷害她?

  第69章 第69章 来龙去脉

  皇后脸色阴沉如乌云,仿佛片刻将会有一场吞噬天地的暴雨。

  然而渐渐地,她敛起了那股凌厉之势,俯身跪在殿中,语气平静:“陛下,妾的确对江玄之动了杀心,但并非因个人恩怨,而是因为他与南越细作狼狈为奸,企图祸乱炎朝江山社稷。可他智计无双,能言善辩,三言两语便将妾推向险地,妾自知不敌,唯愿陛下圣心明断。”

  好一招以退为进。

  江玄之凤眸微敛,遮住眼底的情绪。

  刘贤易不辨喜怒:“皇后口中的南越细作是指何人?”

  “寻无影。”皇后沉静以对,“妾手中有南越丞相亲笔书信一封,可证实寻无影确实是南越细作。”

  寻梦不想受这波污水,正想上前辩解,袖袍被人轻轻一扯。她转眸望去,撞进江玄之那双沉静的眼眸里,他对她轻轻摇头,示意她稍安勿躁。

  皇后呈上布帛,刘贤易从头到尾细细读了一遍:“这笔迹倒是颇为相像。”

  南越丞相的篆体笔锋奇特,歪扭不正,又带点南越特有的风格。刘贤易在两国往来的公文中见过他的字,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寻无影,你可有辩解之言?”刘贤易沉声问道。

  寻梦恭声答道:“臣并不知此书信来源。”

  皇后咄咄相逼:“一句不知便想洗清罪责了?”

  “陛下,臣知晓这封信的由来。”江玄之清润的嗓音回荡在殿中,“这封信并非是南越丞相亲笔,而是有人仿南越丞相笔迹所写,为的便是捏造寻无影南越细作的身份,从而坐实她的弑君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