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衡摇头道:“问题就出在这儿。依小舅舅的说法,他同陈增分开后就独自出了书院,因为心中气恼,先在书院外头的山上转了一大圈,错过了书院的饭点,便赶到离书院不太远的一个小酒楼吃晚饭。吃饭时因多喝了几杯,干脆睡在了酒馆里,没有再回书院。偏生仵作验过尸后,推断死亡时间正是小舅舅独自在山上的时间。没有人看见,小舅舅便不能证明他的行踪。后来他住在小酒馆里,陈家人便说他是畏罪潜逃。”
瑜楚急了:“说小舅舅杀人,杀人难道没动静,书院的人会听不见?”
姜衡涩然道:“小舅舅会功夫·······”
瑜楚没想到小舅舅会功夫竟成了诬陷他杀人的佐证,心中难过,忽然想起那具所谓陈增尸体的异状,便问道:“那尸体不是被砍的面目全非吗,陈家人怎么就知道一定是陈增?既是家人,不是更应该希望陈增活着才是吗?还是说,陈增身上有着别人假装不了的印记?”
姜衡苦笑:“那倒没有。你想到的,柯大人也想到了。他拿这句话去问陈家人,可陈家来认尸的陈增的母亲。老太太哭天抢地的,说自己做亲娘的,能分辨不出儿子的身体?弄的柯大人也无话可说。”
瑜楚还是怀疑:“既然没有证据,总之都要存疑。”
姜衡道:“你放心,我和柯大人商议过了,不会轻易放弃这条线索。从今日晚间起,柯大人已经下令京城各处秘密搜寻与陈增容貌相似的人,亲军卫这边也会帮忙。另外,那尸体也是一条线索,柯大人正让师爷整理京城里的失踪案,看能不能追查出什么。”
瑜楚却不抱什么希望:“若真是陈增早就策划好的李代桃僵,他未必在京城寻的替身,那样太容易暴露了。说不定是外乡人呢,再怎么追查,也未必有线索的。”
姜衡叹息道:“我们也知道希望渺茫,可总归是条路,不试试却是不甘心的。案子就是这样了,我现在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瑜楚忙问:“什么事?”
“春闱”,姜衡缓缓道:“离春闱已经不到一个月了,如果这件事不能在一个月内解决,小舅舅就会因为羁押而错过春闱。就是能赶着把案破了,小舅舅耽误了那么多时间,精神上也一定受了极大打击,真的进了考场,还能考成什么样,还是未知。”
第144章陈增在哪?
瑜楚的心随着姜衡的话一点点往下落。她和莫氏光顾着担心莫庭的处境,都忽略了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春闱这个事实。
若是不能参加考试,不说莫庭寒窗苦读那么多年的心血,莫柯两家的亲事该如何?莫庭拼了命的读书,不就是为了一朝得中,给亲事增添光彩?同陈增闹起来,不也是这个原因?
就是退一步说,春闱三年一次,今年不行下次还有机会,可莫庭同柯皎皎的婚事却是要因为这个蒙上一层阴影。
瑜楚想起自己出嫁时柯皎皎的笑脸,紧张时她为自己打气的贴心,十分难过:“也不知皎皎如今哭成什么样了。”
姜衡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是抱紧了瑜楚,一起沉默。
瑜楚觉得似乎是刚合眼,姜衡就起身了,吩咐瑜楚在家等消息,连早饭也没吃,就匆匆出门了。
一晃两天过去了,姜衡日日早出晚归,连郭源也被拉去帮忙,几乎不见人影。瑜楚原本是不抱希望的,可出乎意料的是,虽然通过查寻失踪人口来确认尸体身份上没什么进展,可对陈增的追寻却不停地有消息传回来。
一时有人说在书院附近见过他,一时有人说在城外见过,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在通州码头看到陈增上了南下的商船。
瑜楚被这些络绎不绝的消息弄糊涂了,问姜衡时,姜衡也是皱紧了眉头:“真是奇怪,我们一说找陈增,就有这许多陈增一起冒了出来,还分布在京城的东西南北,追查起来十分耗费人手。”
说完见瑜楚眼巴巴看着自己,似乎要哭出来,忙道:“莫哭莫哭,只是难度大些,并不是查不到。我派了人盯着陈增家,他若真的要离开,总是要同家人联系的。”
提起这个,瑜楚十分不解:“这个陈增,不是说学问很好,高中不在话下吗?怎么为了陷害小舅舅,连春闱也放弃了。小舅舅到底哪里得罪他了?”
姜衡同样百思不得其解:“这两天我派人仔仔细细查了陈增的底细,并没有找到可疑的地方。他家境不错,不缺银子,不会是因为钱的事要躲开;脾气不好,平日不大和人来往,人情关系上十分简单,也没有和人结怨的机会;他是京城人氏,出了书院就回家,要么就是去笔墨铺子添置些纸笔,应该不会卷入别人的恩怨。这样的人,经历太过简单,就像是一张干干净净的白纸,没有丝毫可下手追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