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妈妈宽慰道:“老奴冷眼瞧着,柯夫人未必是非要挑个高门大户的媳妇。要不然,柯少爷中了解元后,那么些人家又是递话又是打听,若要有心,也不会拖到今日。柯家世代读书,说不得就只想要个读书人家的姑娘呢。咱们姑娘打小就得柯夫人喜欢,模样又没的说,和柯家小姐更是情同姐妹,若论起来,可是再合适不过了。”
莫氏觉着田妈妈说的有道理,可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寡妇,又没有可托付的至交好友,大房那边更是指望不上,心中一灰,眼圈都红了。
田妈妈知道自己触动了莫氏的心结,也不敢再说,只是劝道:“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夫人不要心急,慢慢打听着就是了。晚了,夫人就歇下吧。”
莫氏点点头,心绪满怀地躺到了床上。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一大早,瑜楚璋哥就跟着莫氏到延寿堂请安兼告辞。三年来,华府众人已经习惯了二房不在府中过节,当家的罗氏也只是客套地挽留了一番,就把三人送出了府。
一出城,瑜楚瞧着天高地阔,满眼青翠,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璋哥小孩子心性,看见什么都觉得新奇,总也看不够。看一会窗外,回身趴在莫氏身上,问道:“娘,咱们今天晚上住在普照寺是吗?那我可以在寺里捉蛐蛐吗?还有萤火虫!我还要捉萤火虫!”
莫氏脸上挂着笑,闻言道:“咱们今天不住寺里。”
“啊?”瑜楚和璋哥儿都傻眼了。
第17章一枚独一无二的流沙包
莫氏看着一双儿女失望的表情,忍不住笑着说:“今晚不住普照寺,咱们住到寺旁的庄子上。”
璋哥儿这才松了口气,接着兴致勃勃地问:“娘,那我还能捉蛐蛐儿,对吗?”
莫氏点点头,瑜楚也很高兴,在自家庄子上,总比在寺里更轻松自在些。
一行人奔波了半日,到普照寺时,日头已经升到了头顶。瑜楚和璋哥儿早饿了,一下车直奔斋堂找粽子吃,莫氏则去了佛前。
自打华敦去了,莫氏就在普照寺给瑜楚和璋哥儿点上了长明灯,每次来寺里,总要去看看。
这边瑜楚姐弟两个吃饱了,见莫氏还没回来,干脆自个儿跑后山玩了起来。
普照寺离京城远,香火就不如城郊的几座寺庙旺盛,不过人少也少了喧嚣,清幽的环境也吸引了一些爱清静的善男信女,所以也算香客不断。
今天是端午,寺里除了莫氏母子,并没有其他香客,后山更是一个人没有。璋哥儿一到后山,便欢脱的像只出了笼的兔子,东跑西颠上窜下跳。
瑜楚心里评估了一下璋哥儿的速度,正盘算着让他追只真兔子回来烤,冷不防树林里窜出俩人来,顿时吓了一跳。
这是两个长的很好看的年轻人,一个看起来有些冷漠有些不耐烦,被另一个拽着往前走;另一个则嬉皮笑脸地一边走一边说着什么。
正跑的欢实的璋哥儿瞧见来了外人,也乖乖回到瑜楚身边,有些警觉地看着他们。
两个年轻人也看见了瑜楚姐弟俩儿,正在说话那个住了嘴,满面堆笑地跑了过来,冲瑜楚作揖道:“姑娘,这里可是已经到了普照寺?”
瑜楚点点头,指指山下的方向:“往这里再走一会儿就到了,瞧见那个金顶了吗?那就是普照寺的主殿。”
年纪人前了声谢,转身对站在后面迟迟不肯向前的另一个年轻人喊了声:“哥,就是这儿了,走吧。”想了想,又挠挠头,继续问瑜楚:“姑娘可是从普照寺过来的?我听人说普照寺的粽子特别好吃,不知是也不是?”
原来这两位是来普照寺吃粽子的!瑜楚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身边的璋哥儿插嘴道:“对呀对呀,我姐姐最喜欢吃普照寺的粽子了!你们是专门来吃粽子的?那为什么不走前门,要从后山翻过来?”
站在后面的年轻人听到璋哥儿说出“专门来吃粽子”几个字时,忍不住嘴角抽了抽,又往后站的远了点。前头这位倒是兴高采烈地答道:“我们本来是要从前门进的,中间拐了个弯办点别的事,就迷路了。幸亏我在大同练了一身辩认方向的本事,这才绕了回来!”抬头看看天,又说:“该用午饭啦,姑娘,小哥儿两位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回寺里?”
瑜楚看了看周围,虽然现在没什么人,可她毕竟没带下人,被人瞧见和两个年纪男子走在一起总归不好,便拉着璋哥儿说:“我们不饿,你们先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