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一个案子,始于提刑司,终于京兆尹,最是辛苦的就是提刑司,后面两者不过是走走章程罢了,可功劳,却极少是提刑司的。
“找到了。”
福大人翻找半天,拿出一个蓝布包着的卷宗:“就是这,那桩少女失踪案。”
唐十九打开,细细看,提刑司的师爷字写的真不错,而且纪录也十分详尽,就算没参与当时的案件,唐十九看案宗,都完全能看明白整个案件。
粗略便如福大人所说,就是一个少女半夜去寻找父亲结果一去不回的案件。
仔仔细细的将所有证人的证词都看了一遍,都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
不过,有个地方,倒是让唐十九起了疑心。
“大人,那夜大雪,是吗?”
“是啊,鹅毛大雪,下到天亮,地上都积起了厚厚一层。”
“你看,这个人翠香阁女人的口供。”
福大人拉过去看,逐字逐句念了出来:“那夜那孩子过来过,我正在门口揽客,那小孩就撞了过来,哭着找父亲,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是见惯了的,听她说家里母亲难产,动了恻隐,上楼帮她寻了一番,不过她父亲没在我们那,于是我就把她打发了,看她去了下一家问,瞧着挺可怜的,那小一个孩子。”
“有问题吗?”
“大人去过十米街吗?”
福大人老脸一红:“王妃怎么这么问,老臣自然不会去那种地方,就是查案,也都是手下的孩子们去查的。”
“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福大人,我去过,去过两次,而且我记性一向不差。”
福大人似乎有些尴尬,却又嗅到了什么味道:“王妃有话请讲。”
“翠香阁在十米街最后面,有个大院子,大院子后面才是她的主楼,中间隔着三丈的距离,不算近。院子口做了一个木牌楼,牌楼上写了翠香阁三个字,两边则挂着两排灯笼,构造就是这样的。”
“恩,王妃请继续。”
唐十九手指点了点那段供词:“这句话里的奇怪的地方就在于,她说那天她在大门口揽客,根本不可能。孩子去找人,是二更时分,您说雪下了一夜,那时候应该雪很大,而且夜深了,她没事站在一个风大雪大又没有遮掩的地方揽客?更重要的是,那天能有什么客人,老鸨子再刻薄,也不至于这样虐待自己的姑娘吧?”
“王妃说的有道理。”
“再说,那日的天,室外的灯火根本点不起来,灯笼不可能亮,黑灯瞎火的她站在那,是揽客呢,还是吓死客人,真有人循着屋里的灯光要进来,也能被站在夜色中的她吓一跳。就算她打个顽强的不被熄灭的风灯,您想想那景象,狂风大雪的夜里,一盏昏黄的油灯,一个站在木牌楼下的浓妆艳抹的女人,难道不慎人吗?”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有点眉目了
“确实吓人,所以,这女子在说谎?”
“这谎言还算小的,更大的在下面呢,我刚说了,烟翠阁是在十米街的最后面一家,再往下房子还有,不过都是仓库了,几个酒楼夜里也是不开的,不然我也不至于去吃小馄饨摊。”
“啊,王妃说什么?”
唐十九笑道:“没什么,继续。到烟翠阁之下,夜里就没有灯光了,也就是说,这是十米街的最后一家的。您仔细看,小姑娘从家里出发,到十米街用了多久?”
福大人也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将整个案件重新过了一遍:“按着接生婆说的出门时间,和第一个见到她的人提供的时间,半个时辰。”
“她家到十米街,又要多久?”
“寻常男人的脚程,半个时辰。”福大人意外,“竟没发现,这小姑娘跑的挺快。大雪天,竟然这么快就到十米街。”
“大雪天,风大雪大,路上没有灯,也没有可以问路的人,她除非非常熟悉这条路,狂奔过去,才有可能半个时辰内到达。”
“她母亲的口供,孩子是经常去那边找她父亲。”
“这就对了,福大人,这孩子根本对十米街了如指掌,所以,明明知道烟翠阁是最后一家了,怎么可能问完烟翠阁,还去下一家呢?”
她手指重重落在烟翠阁**口供的最后一段:“于是我就把她打发了,看她去了下一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