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知道她想什么,只是要不了多久,她就要离开,因为还有事情等着她安排。
太后有意让皇帝升熙妃的位份,只是皇帝不肯,太后也无可奈何。
最终一切还是毓皇贵妃占了头筹。
想来为她人做了嫁衣,孟家也不会好受。
顾长歌并未留意将军府的情况,她父亲,是当朝一品大将军,而她的哥哥在御前做侍卫,何等的荣耀,也不至于因为一个贵妃的薨世而让门庭冷寂下来。
反而皇帝会给予顾家更多的荣耀与安抚。
自从顾长歌回到九州阮记,就一日没有闲下来。
每天九州城里最巧手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尊贵卑贱,但凡是心思灵巧绣出过好花样的,都赏一百两白银作为报酬,交换他们的新颖花样。
阮记门前络绎不绝,来往不断,不用多久,全城的人乃至周边村镇上的人都知道了,阮记来了位新东家,花重金收绣样,似乎是有重振门楣的举动,就算是没有绣样提供的人,也都会赶来凑热闹。
一时间,阮记又回到了当初的盛况。
而铺子里张罗的唯有秋娘和一个小厮,忙里忙外,其他人都跟着碧玺学习规矩。
不出一个月,阮记关张,门口贴出告示,因门脸久未修葺,特关张一月重新整装。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阮红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纷纷等着开张的那一天。
临开张前夜,顾长歌看着铺子里重新整装富丽堂皇的样子,心里满足又自得,不禁骄傲的指着一排排货架对碧玺炫耀道:“你瞧,咱们之前在那里见识的那些,如今拿出来依旧好用。”
碧玺唇角含笑:“还好天高皇帝远,否则他们知道你把这些用到民间,迟早是要找你麻烦的。对了,你让我教的那些个规矩,我都已经教好了,只等着明日开张。”
脸上挂的都是得意,顾长歌喜滋滋:“早在半个月前就放出去消息,明日开张时有三件绝无仅有的冬装,均是用上等的玄狐皮子做的,再配上咱们绣娘的手艺,保证万人空巷。”
扑哧一声笑,秋娘站在铺子另外一头翻看着准备好了的衣服,听见她如此自满,不禁调侃:“就你想得出来,日后这铺子里不见布料只有成衣,只怕是大部分人都不肯来了,你瞧瞧这价格,吓死人了,寻常人家哪里买得起,还万人空巷呢,门可罗雀也不为过!”
碧玺帮衬顾长歌说道:“秋娘您不知道,咱们早就放出风去,除了极大的买卖,一切人要买衣服的都得亲自来铺子里选看,那些人为了买一件衣服,自然是要过来的。”
见秋娘不信,顾长歌也不恼,只拍拍手道:“好了,秋娘,跟后厨的说一声,今晚加一道酒酿圆子,大家吃下了早早休息,明日便要累了。”
秋娘满眼笑意,应着离开了。
顾长歌拉着碧玺,二人回屋商量旁的事去了。
第二天一早,不过是辰时便有人等在外面了。
顾长歌梳洗打扮好,到了巳时放安排小厮到外面排队站好。顾长歌笑着站在远处,与秋娘到一旁说话。
“诸位,感谢诸位莅临参与我们阮记绣坊的重新整修,自今日起,阮记绣坊重新开业,新主子有规矩,凡入内者须在外排队等候,依次入内。”
小厮此言一出,众人议论纷纷。
顾长歌笑着用手中的丝帕擦了擦脸:“如今都是八月中了,人还这么多,日头晒着怕是要晒黑了,”她媚眼一挑,瞅着秋娘道“我说什么,不是万人空巷吗?”
望着门前乌压压的人群,秋娘心里又喜又焦急,不觉道:“屋里只留了五个人,哪招呼的过来,你还不许我去!”
顾长歌用帕子掩住唇上的笑意,慢慢道:“不急……”
小厮站了一排,形成一条通道,仅容两人并肩通过,其他人便在外面大排场龙,许多不知道事情的人也凑热闹过来围观,旁边的其他铺子都冷寂了许多,连店里的伙计掌柜也都倚在门口凑热闹。
秋娘忽然发现,来的多是女子,若是有女子带了丫头在身边的,屋内门口便站着个人,人才一进屋,便立刻带着往屋内逛。进了有五次人,一个小厮便拦了后面的人,安排等候。
她不禁好奇起来:“哎,怎么不许人再进了,这个铺子里足能装下二十几个人同时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