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红薯苗到底该怎么栽,这个在购买页面下方的详情里面就有描述。
不然王鑫也不会。
栽的时候王鑫顺带着还给下了点化肥。
红薯苗都买了,再买包化肥又算得了什么,就算化肥不多,那怎么着也应该能够多增加那么一丢丢的产量。
半个月后,王家村边上的三个小山峰,所有稍微隐蔽的角落都被王鑫给种满了红薯苗。
虽然也有些被糟蹋了,但总归还是种下了大部分,成活率就算达不到百分之百,百分之六七十应该还是有的。
这样一来,回头成熟之后的收获绝对不小,怎么着也够大家伙子撑个把星期了。
这时候,夏收放卫星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再也遮掩不住了。
王家村这边还算好的,毕竟他们当时报的粮食产量已经算是最低的一家了,好歹每亩地还能留那么几斤十几斤粮食,勉勉强强倒也撑到了现在,只少数有几个人饿的有些浮肿。
可是那些报八千斤、两三万斤的,别说夏收的粮食留点了,就是把村食堂里的存粮全部都搬空,甚至于村民家里偷藏的粮食都搜刮出来,也不够上缴粮税的。
这么一来,那些村子情况能好才怪。
就王鑫了解的,或者说周边到处跑跑听到的八卦而言,周围村庄已经出现了不少饿死人的现象。
听说最多的一个村庄已经饿死了十几个,剩下的还有几十个饿浮肿了的,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了。
这般恶劣的情况发生,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放卫星,准确来讲,这不是因为一个政策错误造成的,而是因为几个政策叠加造成的。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放卫星和大食堂这两个政策。
首先是人民公社社长,听了上面的指示之后,为了政绩,就开始暗示下面村里的那些大队长多报数据。
然后有些个没脑子的,或者说为了保住自己大队长位置的,死命的把数据往上面提,真正的实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只可惜这不是实际产,而是吹牛产。
却也不想想,报多少难道不需要按比例交税吗?
这么一来,自然就没多少存粮可言,甚至于还得倒欠了。
还有一个就是大食堂。
不能说这个政策原意是坏的,但是却忽略了大家伙的整体知识水平。
这时候才扫盲多长时间,有些村庄村干部都不认识几个字,更何况计算统筹之类的事情。
粮食又没有多到怎么吃,怎么浪费都够的程度,那么就必须得有计划的统筹,才能够维持所有人吃喝。
然而,大多数村庄是没有统筹意识的。
最终就出现了,前面一个月天天大白馒头,大白米饭的,胡吃海塞,吃不完直接就扔了,倒了的情况。
到了后几个月,先是吃杂粮饼子、杂粮饭,到最后就连玉米糊糊都没得喝了。
☆、第十二章:讨要救济粮
要是一直都风调雨顺的,说不定还能撑下去。
可是,从去年开始天气就不那么好,更不要说风调雨顺了,到了今年更是接连两个多月没下雨。
到哪还撑得下去?
有几个村子的食堂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关了,因为食堂实在是没东西煮,别说米面杂粮了,就是野菜都没有。
还开着干什么?
还开着天天给他们煮水喝吗?
谁没事饿着肚子给他们捡柴,自己家的柴都懒得捡
为了省食物,更是能躺着绝对不坐着,能坐着,绝对不站着。
甚至已经有老人自己找个地方吊死了,就是为了能给家里多省点粮食,能让家里孩子活下去。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那些村的大队长也只能不断的跑人民公社,希望上面能够拨点救济粮下来。
敢不跑,敢不去要救济粮,村里人不打死他们才怪。
可是,甭管哪朝哪代,那都是上交容易要回难。
这边公社上的干部刚把粮食大丰收的功绩报上去不到两个月的功夫,你这边就去要救济粮,这不是在打他们那些干部的脸吗?
如果他们有粮食的话,那发点下去到无所谓。
可是,为了表明他们这次夏收的高产丰收,他们就连公社这边应该存着,供给城镇居民领取的粮食都抽出小部分上交了上去,到哪还能扣出粮食救济农村?
别说分粮食去救济农村了,就是城镇这边的粮食发放都已经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