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局那边的人对革委会自然也是暗恨不已,甚至一直都在偷摸的抓他们的错处。
逮到一个就弄死一个。
当然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有威慑革委会的意思,威慑他们不要做的太过于嚣张。
所以总体而言,这时候警局这边还是相当公平公正的,至少说对比于革委会而言,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但不论怎么说,警局的确是给他们镇子上去了一个毒瘤,许多被那个杨二癞子害过,或者威逼过的人家都是拍手称赞。
王鑫一路走来,真的是感觉过中秋节,都没有那个杨二癞子被抓让大家来的开心。
也不得不说,他的丑恶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要知道,就是当年他们镇子上最大的地主被批斗的时候,还有不少镇子上的人感觉对方可怜呀什么的呢,可是这个杨二赖子是没有任何一个觉得他可怜。
不对,或许他娘会这么觉得。
王鑫刚走到她太姑奶奶家这边还没来得及进门呢,就又听到了边上那家人家的吵闹声,还是那种根本听不懂的方言吵闹声。
显然,吵闹的那边还是那个杨二癞子的岳父家,过来吵的自然还是他那老娘,毕竟他自己都已经被抓走了,除了他娘,还有谁会给他出头。
不过他娘嘴皮子就算再厉害也没用,全镇子人都站在他岳父家这边好吧。
镇子上随便过来几个大娘大婶联起手来,就能把她骂的毫无还手之力。
那场景,别提有多震撼。
反正王鑫在边上看着,就算听不懂她们说的话,那也觉得她们很有底气。
语速快的跟机关枪似的,噼里啪啦的,怎不给杨二癞子他老娘任何反抗的余地。
就是可惜没吐血,要是最后再加上个吐血的场景,那就更加完美了,绝对是经典场景。
☆、第六十章:买手表,赚票子
不过王鑫也没看多长时间,毕竟什么都听不懂,在边上围观也没什么意思,稍微看了一会儿之后就进屋去了。
也幸好,他那东厢房里那个邻居家还稍微有些远,进入房间之后只能隐隐约约听到一点声音,不至于耳边都是她们的吵闹声。
把房门关起来后,声音就已经弱到几乎没有了。
关起门后,王鑫先是把今天的作业全部都做完,然后才去正厅那边去拿报纸看。
她太姑奶奶是订了报纸的,而且定了不止一份,不论是党报还是其他的报纸,基本都定了一份。
在这个电视和广播都不是很流行,甚至还没有的时代,报纸是获知信息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党报及代表官方喉舌的报纸,更是能够从细微报道当中了解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至少说能有个提前准备。
许多事情,其实都不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只是大多数人根本注意不到,或者根本想不到罢了。
王鑫虽然敏锐程度不高,但是多少有后世记忆的影响,所以看那些报纸还是有那么些领悟的。
他得准确的知道每一段时间上面颁布了什么命令,哪些命令可能会被误解扭曲之类的。
同时也得明确知道物价方面的信息,也好临时调整他售卖出去的东西。
除了粮食不变之外,剩下的东西他都是会临时做些调整的。
比如说中秋的时候卖月饼,端午的时候卖糯米,元旦的时候同样卖糯米。
之所以只卖糯米,那是因为卖粽子是没什么人会买的,大家都是习惯于自己做糯米粽,或者做汤圆之类的。
如果把价格定便宜些,便宜到比直接卖糯米贵不了多少的话,那王鑫又何必要费这事呢?
而且他进货的价,也比直接进糯米的价要贵很多好吧,未来人工价跟现在人工价根本不能比。
相比较而言,还是卖初级农产品利润更高些。
所以,除了一些大家没能力做的东西王鑫可以卖成品之外,剩下的,但凡是每家都能做的东西,那王鑫一般都是只卖原材料。
但是不论怎么说,粮食还是他的首要售卖选择。
因为相比较于其他东西,显然还是售卖粮食的收益更高。
粮食他能够在自由市场那边卖到八毛钱一斤,他在淘宝上的收购价正常也就在一块六到两块左右徘徊。
也就是说,粮食的价格几十年之内变动不是特别的大,不像其他东西涨了几十倍。
比如说肉,收购价是五十千克四十五元,正常售卖价是八毛钱一斤,但是,自由市场的价格一般比正常售卖的价格高上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