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看这样子是来这坤宁宫找娘娘的,你且去前面问问人,那是谁,打听打听咱们也好聊聊。最近闷的发慌,正愁没解闷的这就来了一个。”
翡翠一笑,这人看样子好说歹说也是个蒙古官儿,在自家公主的嘴里就成了解闷的东西了。
他若自己知道了,不定会怎么哭呢。
翡翠这丫头,从小跟着她,性情也差不离都是张牙舞爪的。即使是跟着她来了宫里,时间久了,虽然稳重了些,心里还有着小孩子气。
这倒有一个好处,就是擅长交际。翡翠果然不负期望,不一会便偷偷的溜了回来。
佳柔正在吃着少清昨天带来的零食,看她冒冒失失的跑进来,失声笑道:“做什么这样冒冒失失的,后面有虎豹追你么?”
翡翠有些不好意思,傻乎乎的一笑,“公主,奴婢偷偷地问了前面的人,说是蒙古族人,来自科尔沁,是孝惠章皇太后的母家从孙。”
佳柔虽不清楚具体历史,却也知道这个孝惠章皇后,她是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也是孝庄皇后的侄孙。
康熙继位后,封了两位皇太后,一是生母孝康章太后,二就是这位孝惠章太后,两宫并尊,康熙五十六年才崩逝,也是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后。
他的从孙突然来了京城,不知有什么要紧事?
佳柔这样想着,突然心里一紧。
雍正刚刚继位,急需要人才,也需要得到文武百官和蒙满族人的支持。
怎么得到呢?
自古以来的皇帝,都明明白白的选择了一条最合适的道路:嫁公主和亲。
虽然双方最初的动机都不太一致,但是和亲的确对于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有很大的帮助,战乱也因此而有些平息。
但是若真的出现战争,最先受苦的就是这些和亲的公主们,要么就是跟着丈夫一同谋反,背叛祖宗,方能活的长久一些。
但是如果公主严守宫廷规矩,心里也是比较封建的思想,那就只有先死在谋反之前,悬梁或者投河,书上必定会大肆宣扬,说她为国赴死,是个烈女子,还要立牌坊。
这些死后的虚名,有什么意义?
佳柔看不上,却越来越觉得心里发慌,自己现在才十四五岁,和亲的公主们大多是十几岁时定下婚事,等十七八时正式出嫁,那么她…
纵使她每天再吊儿郎当,不去想日后的日子,纵使皇后再疼她宠她,可是她显然进了宫,就不是来吃喝玩乐享福的。
她忽然想起很久很久之前那李氏说过的一句话:猖狂什么?再得宠也不过是个丫头子,将来就是许了人配小子争地位的命,和我们有什么两样?顶多了好命也就是封了郡主公主远嫁边疆罢了,逞什么能!
竟不知道,这李氏才是看的最透彻的一个人,竟叫她一语中的。
想了这些,佳柔每天便有些神情恍惚,饭也吃不下,胃口也不好。
皇后娘娘心疼的没法子,翡翠也十分着急。少清见佳柔眼见着瘦了下去,着实难受,每天下了朝就满大街去找好吃的好玩的,隔日就来坤宁宫送给她。
光那糖葫芦的花样,便有许多,什么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大街小巷都被少清逛了个遍,只为哄她开心,让她开胃。
怎奈何心里想着自己心事的佳柔,看见少清这样忙活,心里更是十分难受。
她觉得,自己怕是与少清有缘无分了,少清不是傻子,自然也知道,但二人都心照不宣。
佳柔无可奈何的叹气,按照现代的说法,他这是,在为别人养老婆…
“公主,皇后娘娘教您过去,端慧公主和淑娴公主已经来了,说是有外客来。”
翡翠叫醒了歪着头打盹的佳柔,迟疑地说道:“公主是否身体不适?要不奴婢去回了娘娘,今日就不去了罢?”
佳柔笑着摇摇头,嘴唇却有些泛白。
“还是不要多事罢,便是我这样循规蹈矩的,还有人说闲话。再借故不去,那些人不定说什么来编排我。我自己倒无所谓,皇后娘娘待我这样好,心疼我让我多睡会,等别人都来了再喊我过去,我岂能再给她找来不便?”
她强撑着起来,嘴上这么说,身体还是有些不适的。
翡翠赶紧上来扶着公主,眼睛里不自觉的噙满了泪儿。
自从公主进了宫,她本以为是来享好日子的,欢喜得不得了。但渐渐的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空想,公主的身体每况愈下,连笑也不怎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