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里的太子爷_作者:九月流火(444)

2018-11-30 九月流火 复仇

  所以如今京城两家外戚的身份一下子对调,两任皇后的娘家镇北侯府闭门不出,要不是看在太子的颜面上,齐家和过街老鼠也没什么差别了,而太子妃的娘家长兴侯府却在这场战役中立下头功。众人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段时间长兴侯府人人走路都带风,段莹华也兴致勃勃地说着战争期间家里的状态:“……围城那两天,可把家里人吓坏了,不过好在虚惊一场,多难兴邦。如今京城里对太子和太子妃众口交赞,若是之后再顺利迎回陛下,那太子可谓立下旷世奇功……”

  段莹华说着,突然察觉到气氛不对,她似有所觉地停下说话,看到楚锦瑶低头哄着路哥儿,似乎没有听到她在说什么。而楚锦娴也坐在一边,微微垂着眼,眼神复杂。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之后若再立了迎救皇帝之功,那秦沂作为一个儿子兼臣子,所作所为实在是尽善尽美,功劳已到极致。

  可是,秦沂并不只是臣子,他更是皇太子。所以,宋高宗赵构的难题再一次降临在秦沂和楚锦瑶身上。楚锦瑶当初读史书时,也觉得赵构用十二道金牌急召岳飞回京实在是不识大体,懦弱之至,但是现在,面对瓦剌的议和,朝臣翘首期待的迎皇帝回京,楚锦瑶却突然说不出话来。

  作者有话要说:没有洗白赵构和秦桧的意思,岳飞当时手握南宋五分之三的兵力,他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在民间和军中都拥有巨大的声誉,赵构作为一个皇帝,心生警惕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依然觉得,他赐死岳飞,是件很短视的事情。

  唉,写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了。我们总是企望救世主和英雄,可是这世上容不下英雄。

  写到这里,全文已经进入最后的大高潮,其实我今天正好在写结局,校对这一章的时候有感而发,就写了这些作话。我们只能陪楚锦瑶和秦沂走最后一段路了,大家明天见~

  第126章 英雄已死

  楚锦娴和段莹华走了之后,楚锦瑶心绪久久都不能平复。

  她记得自己硬着头皮读史书时,读到南宋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愤慨。秦沂坐在她身边,似乎在看淮南子,见她读史书都会生气,还笑她幼稚。那时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楚锦瑶怎么会想到,有朝一日,她和秦沂也会陷入同样的困境。如果故意拖着不接皇帝回朝,那他们是史书上的坏人,可是如果接皇帝回来……如果接皇帝回来,皇帝容得下他们吗?岳飞誓死精忠报国,他的忠心毋庸赘述,可是赵构信了吗?

  楚锦瑶也不知道,成为史书上的坏人,或者成为史书上大赞特赞但是早早就死了的英雄,哪一个更好。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即使成功保住京城,但是在这场战役中死去的百姓,塌陷的城墙,波及的房屋,对刚换过一口气的燕朝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负担。战后医药、木材、抚恤、御寒的衣服都是重中之重,这其中没一样能离得开钱。这种时候如果还指望国库,那就太看得起以昏聩和好美色而着称的皇帝了。

  渐渐恢复骨架的朝堂为了钱整日吵来吵去,秦沂能带军打胜仗,但是实在没办法凭空变出粮草和钱来,粮草能从通州各仓调,可是重建京城所需要的银钱,从哪里来?

  秦沂将眼睛盯到京城里这些权贵人家上来,大家都沾亲带故,谁也骗不了谁,秦沂知道这些人的家底,所以软硬兼施逼着他们吐银子出来。当然,作为表率,秦沂率先缩减了自己的开支,连着楚锦瑶从宫廷里省出来的部分,一起充到国库里。

  众人看到秦沂后宅的开支,一个个都说不出话来,这种时候硬杠着也没有好处,众臣扯了半天皮,要到了官职或者后辈上的好处后,便相继为国分忧,慷慨解囊。

  但是秦沂翻了翻国库的收支,再去看内务府的账册,深知从臣子身上薅毛并不是长久之计。宫廷开支,实在是太庞大了。

  秦沂内宅只有楚锦瑶一人,楚锦瑶小时候受过苦,并不是一个铺张浪费的人,所以东宫的开支便是御史台看了也无话可说,但是相应的,在东宫的衬托下,皇帝后宫的开销就越发可怕了。

  秦沂心里模模糊糊有了一个主意,但是内廷不归朝堂管,这件事得和楚锦瑶商量。秦沂不知不觉又在文华殿待了一整天,他从抱厦中出来时,才发现夜色浓重,已经飘起雪来。

  建兴二十三年的第一场雪,往年臣子一定会上奏恭贺瑞雪兆丰年,可是今年京城刚经历过一场大战,百废待兴,废墟遍地,这么大的雪可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