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药女:富贵临门_作者:冷香忆(992)

2018-11-29 冷香忆

  之前,李家非常低调的住进来,都没跟邻居打招呼,这条街上有几位官员的官职比李山高,李山父子应当主动上门打声招呼。

  “那我们这就去。”李山也是激动坏了,都不派管家先去别人府上问一下就要直接过去。

  李如意笑道:“这个时候,官员都不在家,家里都是女眷。我们家可以派人去问一下,等官员在家的时候再去。”

  李福康自语道:“不知志高、金海考的如何?”

  现在李如意不怕泄露机密了,缓缓道:“我觉得金海够呛,志高要是运气好的话,应该榜上有名。”

  正在这时,李家两位奴仆进来禀报,“小的又去仔细看了榜,王家少爷在榜单的最后一名,没有看到张家少爷的名字。”

  “恭喜大少夫人,您的弟弟王少爷院试高中当了秀才!”

  两名奴仆第一次去看榜时看到自家少年都上榜了,激动不已,忘记看张金海、王志高的名字,然后就跑回家报喜。

  这是他们第二次去看榜,就是为了告知家里的两位少夫人。

  王燕欢喜的热泪盈眶,“我弟弟高中了,我弟弟竟然高中秀才!太好了!”

  哪怕是榜上的最后一名,那也是高中,成了名副其实的秀才。

  大周国律法,秀才见官不跪,每季能在衙门领粮十斗、棉布半匹,名下良田五十亩不用交农税……

  十斗换成斤,就是不到二百斤,换成银钱也就五百多个铜钱,但是在农村足够一家人活过冬天。

  一匹换成丈,大周国一匹是四至二十丈不等,半匹大约二丈至十丈。衙门发的棉布都是一匹十二丈,半匹棉布是六丈,够一家人做一身衣服。

  北地的农税今年降了,但是五十亩良田的税,那也是不少。

  另外,院试榜上排名靠前的秀才,官府将无偿推荐他们去国都的官办书院读书,并无偿资助一些银子当书院的学费。

  这些都是官方给的明摆着的好处。

  成为秀才之后可以办学堂,比如金鸡镇的两位秀才都办了学堂,收学生的束脩费用养家及供自己读书。

  秀才还可以进入县衙给县令当师爷,还能给富贵人家的孩子当启蒙老师……

  当然有些秀才不愿意办学堂,更不愿意去衙门做事,就喜欢在家或是在书院里面呆着读书,年复一年,这种人如果考不上举人,再加上家境很一般,时间久了就成了穷秀才、酸秀才。

  礼村,前来给王志高高中秀才报喜的燕城衙役深深感受到了礼村人的热情大方。

  王海给了二百个铜钱打赏钱,丰氏给了一大竹篮的吃食,什么花生、红枣、小米、鸡蛋、芝麻,不知道的以为这是送给做月子妇人的礼物,王族的人给了梨、桃、熟鸡蛋、豆腐、南瓜什么的。

  总之,最后还是王大虎赶着驴车把东西送到燕城衙役的家里。

  “老天开眼,祖宗保佑,我们家族、我们村终于出了秀才!”

  “志高真是太好了,一下子就考中了秀才!”

  “志高成了秀才老爷,以后大家得叫他王老爷。”

  “丰氏当上秀才娘,终于彻底熬出头!”

  “恭喜族长,有了一个秀才的儿子!”

  族人、村人把王海家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到处都是人。

  王春分嘴笑得都要抽筋了,竟是比王海还高兴,还跟人

  大声吹牛道:“我弟弟读书特别厉害,肯定能考中状元,我以后就是状元郎的哥!”

  王春分的媳妇曲花跟着沾光,村人一个劲的夸她命好,小叔子考中了秀才,以后小叔子还能考中状元当大官,小叔子会给她买房子首饰什么的,她能成为富贵人。

  王春分的四个儿子同样如此,一下子身价涨上去了,竟然有村民要把女儿嫁给他们。

  王志高的身体已经好多了,人逢喜事精神爽。

  他在饭后特意跟王海道:“爹,我这次能考中,多亏了最后那些天江伯爷的教导。江伯爷给我们押了题,他押的题考了。我们书院的院长师长也押了题,没有押中没有考。”

  各大书院历届科考都会根据时事政治押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其实王志高不知道的是,江青云押题考了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

  687参不参加乡试

  因为他的字写的很工整,卷面非常整洁,考官认为他会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就取了他为院试最后一名,而与他的成绩不相伯仲的那位考生则是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