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主乏了(穿书)_作者:姑苏山人(47)

  “您都说是叨扰了,”江窈仔细观察着郑太后的神色,“我和谢相并不熟捻。”

  “并没有人是天生熟捻的。”郑太后安抚似的拍过她的云袖,“你听哀家的便是了。”

  江窈坐在书桌前,连枝在一旁给她挑灯。

  她在琢磨郑太后那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首先她能肯定,郑太后应该不知道她在静安寺和谢槐玉生出的瓜葛。

  要不然,照郑太后护犊子的个性,谢槐玉赋闲的这件事上,郑太后一定会站出来落井下石,怎么可能让她和谢槐玉常走动。

  最重要的是,关于她和谢槐玉之间的细枝末节,她只能选择一个人吃哑巴亏。

  连枝给江窈换了第三壶热腾腾的茶时,江窈才开始动笔。

  她简要描述了几件自己在宫里做过的好人好事,譬如路见不平撞见浣衣局被欺负的打杂宫女,替人家打抱不平,虽然那宫女是因为她的缘故被发落到浣衣局。

  又譬如藏书阁的李得顺受伤后,她命人送去活血生肌的膏药,虽然李得顺是因为私下给她□□从而被挨板子。

  总之,她写了个温婉娴淑的公主,受尽人人爱戴。

  放下笔杆后,江窈觉得自己都可以改姓玛丽苏了。

  翌日,江窈将挑灯夜战的身世文上交给书童后,一回头撞见秦正卿犹犹豫豫的模样。

  秦正卿怀里捧着个小匣子,对着檐下的柱子振振有辞,他的声音压得很低,脸上却绘声绘色。

  江窈恍惚之间,差点以为自己回到剧组影视城,她出声提醒道:“秦世子。”

  秦正卿被一语惊醒似的,颇有些慌张的朝江窈作揖:“殿下。”

  江窈颔首,正要经过他,被他伸手拦住。

  “有什么要紧事么?”她今儿抹的蜜桃色胭脂,鬓边悬着梅英采胜步摇,白到清透的鹅蛋脸,水灵灵的眸光,骨子里的古典气质油然而生,此时轻轻蹙着眉,仿佛被人怠慢似的。

  秦正卿有过怔愣,半晌才开口:“前儿一阵府上新得了块玉石,我亲手镌刻了殿下的封号,请长安城中的名匠做成印鉴,若有唐突,望殿下莫要怪罪。”

  江窈从他手上接过匣子,道谢后便欣然回到堂内落座,取出印鉴,蘸上印泥,摁在光洁的宣纸上。

  朱砂红的印泥,建章二字跃然纸上,小篆体风雅又别致。

  恰逢这时连枝捧着一摞书进来,眼风刮到自家公主手里的玉石,材质算不上罕见,倒是镌刻的功底很是不错。

  “您从哪捡的东西?”连枝将书堆在桌角,直言不讳道,“依奴婢看,比月长石差远了。”

  江窈下意识朝四周看了一圈,幸亏秦世子不在跟前。

  “秦世子适才所赠。”她兴致索然,收起印鉴,“可是并非人人都会送我月长石的。”

  连枝神秘兮兮的说道:“昨儿谢相来国子监,底下的人早已议论纷纷,奴婢听说,相府占地格局的图纸乃世间第一玄妙之处,谢清嵘自创的奇门遁甲,全权传授给谢相了,更有甚者说,相府底下建了座地宫,里头堆满了稀世珍宝,所以相府又称作神仙洞府。”

  江窈璀然的眸光流转:“当真?”

  连枝附耳过来,正要给她细说。

  江窈忙不迭推了连枝一把,连枝在她身边懈怠久了,肚子里揣不住话,当即诧异道:“您不是喜欢月长石喜欢的不得了么……”

  谢槐玉居高临下看着闹做一团的主仆二人,江窈窘迫的轻咳,试图掩盖连枝的话音。

  连枝瞥到余光里一块玄色衣角,一时间大气也不敢出,站稳身子朝人行礼:“奴婢见过谢相。”

  半栓的窗阑被风敲开,卷起桌角的书册,随着“啪嗒”一声,谢槐玉倾身替她捡起书册。

  “有劳小殿下,随臣走一趟。”他的声音清冷,听不出情绪。

  江窈抬起眼睫,谢槐玉背光站在她面前,身形颀长。

  他身后是雕栏画栋的窗花,一眼望过去,艳阳天普照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青天蓝,白云薄。

  第23章

  江窈一路趋步跟在谢槐玉身后,他的步态气定神闲,墨发束起用镶玉的鎏冠固定着。

  约莫是年长的关系,他在骨架上便比秦正卿和江煊显得伟岸许多,江窈跟着他转过幽静的长廊,总会生出种心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