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邓主任说得话特别的高大上:“现在春天,学院各处事情多,咱们自己部里能做的就尽量不要麻烦后勤处了,你要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工作不能拈轻怕重,更不能推脱。”
没办法,张卫国只好成天向外跑,整个人累成了狗,晒成了炭。
他心里不时呐喊:“俺和那些油漆、刷子、清洁桶打交道,俺想和美少妇共处一室啊!”很遗憾的是,没人管他心里咋想。
只是,很快,邓主任就发现,防得了本部的员工,防不了那些学生。自从姜锦重新上班,那些借口来宣传部拿传单、抄材料的多了起来。一个人来就能办的了的事情,非来一群,亲,一张条幅要来三四个人,你们是抬啊还是抬啊!更是集体记忆衰退,一趟完全拿得了的东西,这趟拿走了横幅,下趟再来拿竖的,更可气的是,两页纸的材料他们愣分两次来拿。各班之间拿错的机率还多了好些。这个班拿走,那个班来要;这个班送回来,那个班又回来拿。
亲,你们两个班的教室挨着,不能内部交换?
这标语也不是天天要换,材料也不用天天要拿,可是,班级活动,训练活动却是可以常常搞。
今天来个体能比赛,要写标准鼓励士气;明天要来个知识竞赛,得写个条幅做个宣传;后天班级之间来个联欢,要个横幅……
这下子,宣传部天天像赶大集似的,人员不断,而且工作量人为剧增,费用当然也剧增。
活一多,姜锦在办公室呆得就久,她呆得越久,活就越多。
看姜锦自己完全没意到的样子,邓主任真想说:亲,你少做点,少呆会儿啊,多多在家抱娃娃啊,你来得越早,做得越多,咱家活就越多啊。
邓主任头疼了。他也不能把这事情向学院报告,还怕坏了姜锦的名声和前程。
在中国,很多时候长得漂亮本身就是原罪。出了事情不能怪男人下半身,只能怪女人有引诱下半身的能力。
邓主任把自己头发挠秃了,才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姜锦在家里工作。
当邓主任特别正经的对姜锦说:“姜锦同志,你工作认真努力,是个好同志;但是,做为军嫂,工作重要,家庭更重要,只有你在后方把家照顾好,我们的军人才能在前线无后顾之忧。陈未小同志是我们解放军的后代,是解放军的后备力量,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他的培养和教育是轻忽不得的。
“有困难就要想尽千方百计克服它。经组织研究决定,姜锦同志你可以在家里工作。可以让你的母亲戴红英同志每天来部里领工作,替你拿回去,抄写完,再让她送回来。这样,你既可以照顾孩子,又可以完成工作。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路上。”
姜锦被邓主任这一大篇高大上的言论给砸懵了。不知道事情还可以这样打开,又是为什么要这样打开。但是,她好歹听懂了两点:一是她要在家办公了,二是她尽量少来办公室。
她懵懵懂懂地拿着今天的抄写资料回了家。把戴红英给吓了一跳:
“小锦,这咋了,咋刚上班就回来了?是哪里不舒服?”
姜锦摇摇头,梦游一样飘到屋里,看了看正在床上睡得和小猪一样的“解放军的后备力量、社会主义接班人”陈未同志,回头回答娘的问题:
“我没事儿。邓主任说最近工作太多,怕我顾不上孩子,让我把工作拿到家里来做。”
“哎呦我的天啊,这邓主任可真是活菩萨,想得这么细。真是好人啊。赶明儿我再做双单鞋给邓主任送去。这天眼看就热了,就做双层面的,那个凉快。”
倒是下班后过来看小宝宝的董医生听了后,心里更明白些。但是看姜锦身有美貌而不自知的懵样,也没点明,反而哄她:
“我估计是宵小子写信托他照顾你。这样也好,以后你就少出家门,多在家里守着孩子,。有啥事情让你娘多跑跑也好,她这人闲不住,又好热闹,咱这里来来去去的就这几个人,你娘在这儿像坐牢一样,让她多个地方串门也不赖。”
从此,戴红英不坐牢,坐牢的改成姜锦了。
戴红英本是个好热闹的,现在被领导给安排了这么一个光荣而不艰巨的任务,简直高兴的要跳起来。每天早上,早上的就去宣传室,把姜锦的任务领回家;下午吃过饭,又早早的过去,再把姜锦的任务或上交或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