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婚难筹_作者:姜宁(160)

2018-11-28 姜宁

  陈宝当然不赞成,他可以想见,如果虎子回来了,一定不可能会得到多好的照顾,再说,她妈还要帮着二嫂看孩子,照顾大嫂做月子,哪里有空照顾虎子。万一出点事儿,谁担得起?

  所以,在上一封信的时候,陈宝没有照着大哥说的“让虎子回来”的写,只说家里人想孩子,让姜锦带孩子回家看看。

  没想到,陈宽竟然自己写了信。

  一边是三哥,一边是大哥二哥,而大哥二哥的日子也确实难,相比于三嫂把三个孩子都养得干净白胖,二嫂的孩子简直就是面黄肌瘦,陈宝也是心疼。可是,让他昧着良心哄三嫂,他也不忍心。

  于是,陈宝就照实把家里的困难说了。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侄子侄女学习都好,家里没钱拿学费。

  姜锦看着这封信,也是五味杂陈。

  她只顾着自己守着自己家里过,还真就忘记陈家的家境了。

  姜家这边,因为这两年戴红英替家里人买鞋子、小衣服的,都日子好过,本来姜家姐妹日子就不难过,她也就没想起陈家一家的日子的难过。

  看到孩子们学习好,也是欣慰。本来想说孩子考上高中她给出学费来着,但又一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可是她对农村的事情真的不清楚,对陈宽陈容的能耐也不清楚。

  不过,她对历史清楚。还有一个多月,伟人□□就会过逝,华主席上台,十月,华主席对□□隔离审查,□□结束。从此之后,中国的政治开始进入一种正常和相对稳定的时期,也是民生商业渐渐走向自由的时期。

  想了又想,姜锦就给陈宝写了一封长信,大意是,可以想办法捣买一些东西。现在市里购物已经放开一些,很多地方很多东西并不需要票证。可以从市里买那些县上和镇上依然需要票证的东西卖,也可以收购一些村里人编得精致的器具、做的鞋子衣服捣卖的市里。

  想了想,又怕陈宽和陈容做不来。就索性写了:我这有做烧鸡、煮肉食的方子,你可以来跟我学一学。

  这封信回到陈家,不光是陈宝,连陈宽和陈容都有些吃惊和惊喜。实在是没想到这么冷淡的老三媳妇肯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家里。

  至于捣卖东西这个事情,被他们有志一同的忽略了。

  最后一家人一商量,陈宽和陈容去学这个做烧鸡、煮肉食的方法,陈宝继续学习,等着三哥替他安排工作。反正只有一年多了,也等得起。

  于是,在七月十五之后,陈宽和陈容一起来到了学院。

  ☆、又一年过去了

  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其实并不太严格,毕竟,大家伙不懂政治,就知道干活吃饭。上面政策一松,下面就开始瞒上庇下。就是在□□最厉害的时候,农村的自由集市也是没有取缔。这几年国家政策一步步放宽,先是放宽了养鸡的数额,再是养猪的事情也自由了。于是,那些蒸馒头、擀面条、榨油果、卖烧鸡……的也就慢慢多了起了,或者从原来的遮掩到现在的走到明面儿。

  只是陈家人特别陈宽陈容两家子都靠着父母亲人的习惯了,没有动过靠自己的念头,小打小闹的看不到眼里去,大的又不会。

  前几年靠着陈宵的津贴,还能够吃得饱,比村里大多数人过得好。这两年政策一松,大家伙都卯着劲儿的干,而他们家陈宵又靠不上,结果,陈家的日子反而越过越差了。捉襟见肘不足以形容,关键是都没有襟啊。

  陈宽陈容都是好几个孩子的爹,这两年感觉到生存的压力,这次好容易有了机会,就相当的积极。

  姜锦的信发出去没几天,他们就趁七月十五已过,八月十五未到的这个秋收前的空当,赶紧的来了。

  姜锦本来以为来的会是陈宝,但没想到是陈宽陈容。她和他们两个真的不熟悉,又有两年多没见了,现在见了更是陌生。只是,感觉两个人更苍老更愁苦一些,穿得也不好,还是以前陈宵替下来的军装,洗得都发白了,有的地方还钉了补丁。。

  姜锦这才意识到,或许陈宵替下来的旧衣服是陈家几个兄弟的主要衣服来源。突然感觉挺愧疚的。

  陈宽陈容也挺尴尬的。从亲家双老,到老三媳妇,到三个娃儿,都穿着合体的八成新的衣服,家里干净的像宾馆,孩子们更是干干净净的,像年画上的胖娃娃,他们从心底里就涌上了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深层的自卑。怎么也摆不了大伯哥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