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婚难筹_作者:姜宁(70)

2018-11-28 姜宁

  陈柳托邻居的一个小孩子给陈家捎个信儿,他们姐弟三个便都跟着姜锦去了姜锦的小院。

  陈榆天天听他娘唠叨三婶自己一个人住一个三间正房两间偏房的小院儿,还有洗澡房,他也就是在三婶嫁过来那天过来过一次,当时也光注意抢花生红枣了,也没有注意这个。现在一看,果然是极新的房子,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西墙下种了一排的菜,刚出苗不久。却已经把要爬藤的架子给搭好了。

  太阳还没有落山,姜锦在院子里支了桌子,让他们先把今天的作业做完,然后自己去做饭。

  因为陈父陈母和陈萍和姜锦的关系有了很多的进步,这几天陈萍拿来的菜就格外的多,还新鲜。

  姜锦为了招待好小朋友也算是倾其所有。

  酸辣土豆丝,红烧茄子,木耳菜鸡蛋汤。主食还是玉米饼子。

  油和鸡蛋是姜娥连母鸡一起让人给捎来的,今天就发挥了大作用。

  几个孩子哪里吃过这么精致好味道的饭?瞬时就被三婶给征服了胃。个个吃的肚子滚圆。

  姜锦却看得心里发酸。

  当年,儿子出生的时候也是六年代中,但是,家里也是三天两头的没有断肉,大米白面尽着吃。她在自己那个围城里,也并不知道别的地方的人竟然是过得这样的苦日子。玉米饼子,几个素菜就能够吃得这么香。

  姜锦不管啥时候也脱不了母性的思维。这个时候,连陈榆平时对她的叛逆都并不重要了:不过是几个可怜的孩子罢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补习中,三个孩子发现,姜老师比课堂上更温柔,更耐心。

  课堂简单的很,不外乎就是熟读默记。

  先复习语文。

  姜锦让三个孩子从课本的第一课开始,要求背的课文就背,把生字词默写过,然后她再检查。有一字背错,就重背。务必在她面前连续背三遍而不出错才算过关。至于生字,她读,孩子们默,默错一字,自己再去把所有的生字都读写,再抽查,没有错字才算过关。

  至于数学,黑体字部分背过,课后练习一个不落的做。然后复习题也一个不落的做,一个题不错放算过关。

  要求虽然严格,但是方法却简单。每一个学期开始的课程总是印象更深。孩子们复习的并不吃力。反而很有成就感。

  至到陈萍过来,每个孩子复习了四篇课文,两章节的数学。孩子们不但不觉得累,反而感觉元气满满,成就感很强烈。

  陈榆更是。第一次觉得自己以前学得还行。对自己升二年级有了信心。

  汪金花和陈萍一起来了,一进来就是热情洋溢:

  “哎呦三弟妹,可真是太感谢你了。你这几个免崽子,谢谢你三婶了没有?你们能不能考得上,可都着落到你三婶身上了,以后可得听话。———三弟妹,孩子们可就交给你了。你大哥还怕小柳考不上四年级,我就说,有她三婶在,想上几年级都行……”

  几句话,就把孩子们的前程全压到姜锦身上了,姜锦听着心里挺别扭的,可是,伸手也不能打笑脸人,只能忍着牙酸,把她和三个孩子送走,同时约好了明天还过来补习。

  至于这几天的饮食,姜锦没说,汪金花也装糊涂。

  在路上,汪金花听说了三个人吃的饭:纯玉米面的饼子,还给准备了两菜一汤,不但炒菜放油,那汤里还放了鸡蛋和面粉。

  汪金花直接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哪有这样过日子的?三个小孩子儿能够顶两个大人的饭量了,说不好,这三个孩子每个人都比三弟妹能吃,这一顿就吃了她三顿的饭,这是为了啥?

  关键是,三弟妹既没在她面前买好,也没绕着说要报酬,甚至连提也没提。

  莫非是个傻的?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钱玉秀两口子。

  不管怎么说,姜锦这样傻乎乎的对自己家是没有坏处的,只是恨早没有想到补习这一招,要不,自己家不多省了二十几天的粮食,孩子们多享这二十几天的福气?

  只是钱玉秀心里还有不平:大嫂家两个娃去吃,自家只有一个,实在是太亏,因此,在第二天的下午,姜锦放学后领着陈家三只小学生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门口坐着一边放了一捆柴,一边放了一筐子野菜的陈桃。

  娘教得话太多,陈桃都没记住,只记住了最关键的两句:“三婶,俺给你捡柴,还挖了菜帮你喂鸡,俺还帮你做饭,你也得管俺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