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说:“有的,但您是记者,不用登记。”
得知是自己享受特殊待遇,鲁志萍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冷库里的温度自然是低得不得了的,但那件工装还算给力,
鲁志萍觉得还勉强可以忍受,就在里面认真的拍。
直到把一卷胶卷拍完,鲁志萍才把相机收好,然后拿出笔记本来记录肉的种类和数量等等,力求获得最完整的资料,为了留在报社,她也真是拼了。
管理员见她记这些,就问她要不要直接翻看库存记录,鲁志萍自然求之不得。
管理员出去找账本,鲁志萍就留在里面继续记录那些肉的储存方式和存放的数量等等。
实际上,此时鲁志萍在做的,已经有一半儿是“私活”了,采访细不到这个地步,之所以要这么细,是想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什么经验,因为家里也正想建一个这样的冷冻厂。
鲁志萍主要是看各储存柜的型号以及配电柜上的铭牌,知道这些,才好在进设备的时候心里有底。
另外,她刚刚看的那些肉制品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怎样冷冻效果才好、又能节省空间,都要记下来作参考。
就在鲁志萍认真作记录时,突然停电了!
☆、095 与我亲热有罪恶感?
冷库里黑漆漆的,一丝光都看不见,鲁志萍一下子就害怕起来,赶紧转身想跑出去。
可是鲁志萍本来方向感就差,刚刚记那些设备的型号又七拐八弯的绕了好几个地方,现在她连自己身在哪个位置都不知道,根本不知道哪个方向才是出口。
原地转了两个圈毫无头绪,鲁志萍赶紧把笔记本装进背包,然后把手提电话掏出来,可是现在的电话还没有手电筒功能,就着那点微弱的光,只能看清屏幕上“无信号”那几个字。
“靠!”鲁志萍暗骂一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了几个号码,都是静音的状态,连个“您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的提示音都不给一个。
高科技用不成,通信就只能靠吼了,于是鲁志萍扯开嗓门大喊:“管理员!管理员!喂,有人吗……”
鲁志萍喊了一阵,发现除了她的回声,什么声音都没有。
鲁志萍没辙了,只能用手提电话照着,顺原路返回,可是三走两不走的,“原路”也不知道绕到哪儿去了,分不清现在站的地方是原路还是新路。
冷库里面隔成许多隔断,鲁志萍看着每个隔间都差不多,她记得一开始拍照那个位置是储存猪排骨的,可就是怎么也看不见哪儿有排骨。
每走到一处,只要看见有像门的地方,鲁志萍都要去开一下,可惜能拉开的都是冷柜门,而不是出口。
那些冷柜里面装的不是猪头就是猪内脏,冷不丁的看见那么多,鲁志萍不禁有点害怕起来。
更要命的是,她记不住路,却记得住什么《电锯惊魂》、《夺命冷库》之类恐怖片的场景。
这会儿,鲁志萍满脑子都是那些血淋淋的场景,而且越不想想,脑子里的画面就越清晰,清晰到总让人感觉好像旁边某个冷柜里面就装着一具被肢解的尸体一样。
鲁志萍知道自己在胡思乱想,可就是难以克服这种恐惧,没办法,她只好开始背莎士比亚、背唐诗宋词,把凡是记得的都拿出来背上一遍。
期间又时不时的喊上几句“救命”之类的,这样大概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背不动、也喊不动了,鲁志萍才停下来。
嗓子也哑了,鲁志萍感到口干舌燥,却不敢轻易“挑战”冷库里的冰,那些东西看着都已经够碜人的了,再让她把上面结的冰往嘴里送,她还不如直接等着被渴死。
但折腾这一个多小时也不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鲁志萍发现,自己没有刚才那样恐惧了,眼睛也慢慢适应了黑暗,不用手提电话照着也能看见一点儿微弱的光。
只是在里面走了无数个回合,又是背书又是大喊大叫的,也很伤体力,鲁志萍感觉有点体力不支,站不住了,就把背包放下来垫在地上。
这时鲁志萍才想起包里还有吃的,虽然还不太饿,但她怕一会儿那些面点冻硬了不好吃,就拿出来坐着慢慢吃。
等把两笼包子和虾饺吃完,鲁志萍便感觉到头昏昏沉沉的,她想肯定是因为没有午睡,饭饱神虚,瞌睡来了。
其实是里面氧气不够用了,鲁志萍现在的状态,已经处于极度缺氧的状态,只是她自己还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