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王理从头到尾坚持工人要有着落,最后谈成三十五万接收工人,贷款减免一部分,但要负责偿还原材料款,还要补发拖欠职工的工资。
鲁志萍对这个结果一点儿也不满意,可是既然王理有这样的需要,她不能不考虑其他因素。
说她功利也好,现实也罢,有机会攀上王理这种冉冉升起的新星,哪怕贴钱也要上。
况且重新投产还需要熟练工,你总不能光要那几个老师傅吧,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只是缺少管理人员,四月底鲁庆山送人来,鲁志萍还不想要,这会儿又嫌人手不够了。
原先的班子成员倒也不全是尸位素餐的,但新厂得有新气象,全部用老班底肯定不行,再说还有一个信任度的问题。
于是在没有其他合适人选的情况下,林丰暂任厂长,秦娥为主办会计,吴超当出纳。
本来鲁志萍想让邱洪雷当厂办主任,可剧组那边离不得人,只好暂时由原来的主任当。
剧组那边,鲁志萍对李飞这人实在放心不下,原因就是李飞太想当演员,鲁志萍怕他头脑一发热,就忘了自己的职责。
对父亲弄这么个活宝来,鲁志萍也颇感无奈,可不让他去剧组吧,他干别的又提不起兴趣来,害得她只能又“浪费”一个人去跟着。
最终选定的导演是一个叫牛小刚的人,与那个大名鼎鼎的名导只相差一个字。
但鲁志萍选他不是因为名字,而是他的理念和鲁志萍的基本相同——艺术追求尚在其次,关键是要看观众喜欢!
还有一点,就是牛小刚心中有本账,他根据鲁志萍的要求,给出一个中肯的数字——二百一十万。
八集,平均一集二十二万,多出来的三十四万作为后期制作和推广费用,鲁志萍觉得还算靠谱,就定了他。
牛小刚的能力也确实不错,第一笔款一百六十万一到账,就立即开始招兵买马。
由于他在演艺圈里的人缘还不错,从签定协议到组建剧组,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这已经算非常快的了。
鲁志萍给他的要求就是一定要赶在过年期间上映,剩下的可全部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
甚至就连两个跟团的,都言明主要是学习,事实上,鲁志萍也确实只交待李飞和邱洪雷监督好剧组不要出现铺张浪费的行为就行了。
至于钱的事,只要是在预算内的,导演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许他们指手画脚。
电视剧正式开拍后,鲁志萍就没有再过问剧组的事情。
六月中旬,皮鞋厂债权债务全部理清,但由于设备和厂房还没有到位,暂时还不能组织生产。
为了稳定军心,鲁志萍把林丰叫来,“林丰,明天召集中层干部开会,宣布人事任免问题,还有提高技能工资的事,这次也要写下来。”
自从正式确定上下级关系后,鲁志萍对他们几个人就直呼其名了,年纪再小也是货真价实的老板,省得整天哥啊姐啊的叫,不利于树立领导权威。
其实要不是“小.姐”这个词已经被糟蹋得不像话,鲁志萍还想让他们叫她“三小姐”,因为她觉得这个称呼比叫“鲁总”,更显富二代潜质。
林丰迟疑了一下说:“人事问题已经讨论好了,就是工资的事……如果再加的话,只怕今后的效益就要受影响了。”
“有影响也要加!没见我们已经有两个老师傅被钱江鞋厂挖去了吗?所以不但要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还要尽快恢复生产,不然再加多少也留不住人。”
林丰说:“第一批设备明天就能到,原先剩下的皮革,经过挑拣也有一部分能用的,到时设备一安装好,立即就可投入生产。”
“姆,”鲁志萍一边翻阅文件一边问:“那我要求的模都做好了吗?”
林丰说:“做了一些,加上原有的,暂时应该够用了。”
“林丰!”鲁志萍抬起头,眯起眼睛问:“我的话不管用了是不是?”
林丰张了张嘴,想为自己辩护几声,又觉得理由不够充分,他倒是本着为厂里省钱的想法,可偏偏老板在这件事情上一再强调不用怕花钱。
那么,是他理解上有偏差吗?林丰百思不得其解,“以我们厂目前的生产工艺,可能无法达到外贸出口要求,用不着那么多大码鞋模,还有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