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初苒_作者:万九儿【完结+番外】(220)

2018-11-23 万九儿

  舜纯的脸色却降到了冰寒,眼中杀意隐隐。他铁青了脸端起茶微微就唇,不过却是送客之意:「老大人果然已经昏聩,不回去好生歇息,却跑到本王这里来发癫,还满口荒唐悖逆之言。本王敬老大人素有高风,今日便不与计较,大人还是速速回家去罢。」

  张廉闻言不惊,反倒冷笑:「老夫已是半截入土之人,如今唯一的女儿、外孙也已无立足之地,王爷以为老夫还有何可惧!」

  「王爷也不必急着赶人,今日这书斋之中,只有老夫与王爷二人,王爷仍可将老夫的话当过耳秋风一般。况,老夫这话真要在外头说起,怕是也没人信!」

  「老夫今日并不是想向王爷求证什么,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管天上出什么太阳,我们这些下臣们也和老百姓一样,仍是各家过日子。如今老夫是有求于王爷而来,待老夫把想说的话说完,即刻就走。」

  舜纯连日与宋恒道博弈,早已焦心不已,方才听张廉所说,宋恒道已预备联络东郡王萧茂之,更是心惊——这走的可分明是另立皇天、釜底抽薪的棋。若然真是那样,岂非杀了元帝也是徒劳。

  张廉微睨了舜纯一眼,顾自说道:「不是老夫自以为是,那宋恒道一介书生,总以为自己行的都是圣贤道,孰不知天下皆是被这种书生意气之人所累。」

  「当今皇上登基十年来,多在病榻缠绵,国事皆由王爷与丞相住持。不可谓不是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天下归心。可皇上至今无子嗣承继,懿王又于建州虎视眈眈,这大晟江山迟早是要祸起萧墙、战火绵绵,王爷欲取而代之有何不可!要说王爷的世子也是萧家血脉,长公主更是我大晟最尊贵的女子,先帝一直疼爱有加。」张廉眼中掠过一丝精明,昂然扬声道:「虽是外孙,那又怎样,外孙也是血脉承继,老夫今生所得,将来还不是要全交于外孙,但是老夫心里欢喜愿意的很。」

  密室中的萧萝阳将张廉的话听得清楚明白,顿时心中一动,舜纯也只是一味静默。

  张廉故作不知,一旁添油加醋道:「老夫听闻,世子昊阳四岁能文、五岁能武,将来必是天纵之才,先帝在天有灵,知道了定然欣慰。」

  「比起当今皇上连个正经皇后都没有,王爷何止强了百倍?先帝在世时,王爷辅佐先帝;皇上病榻十年,王爷又为大晟国操劳十年,其中追随王爷者甚众。如今皇上病重,王爷顺承天意,从此江山万年,百姓安居乐业,有何不好!他宋丞相却不识时务,偏要逆天而行。一个懿王已经够朝廷头疼,他还要去联络什么东郡王,难道非要弄得天下烽烟四起、赤地千里,才显得他忠君爱国不成?这般行径,分明就是置天下苍生与不顾,只全他一己之名节罢了,实在教我等不齿!」

  张廉在这厢口沫横飞,舜纯那边已经怦然心动、浮想联翩。心道:若是朝中有这等老臣愿意站出来,以正视听,自己何愁不事半功倍。

  张廉是何许人也,只拿眼角余光扫过,便知火候已到。当即面色一肃,话中又添了分量:「可叹他宋丞相一世英名,如今也已是卧床不起,诸事都要依赖老夫。那些个门生故吏与老夫颇有交情,安抚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谁都有家中老小,这世上断没有掰不直的道理。至于东郡王那边,老夫也可以先替王爷拦一拦、缓一缓。」

  说着,张廉愈发踌躇满志:「老夫任了多年内史内丞,丞相署的事务哪件不熟悉?不是老夫在这里夸下海口,王爷日后可用到老臣的地方还多着呢。老臣半截入土的人,也不是在这儿向王爷讨官,实是不想自己的女儿、外孙日后平白受人欺负罢了。」

  舜纯听见张廉已然自称「老臣」,更觉受用,又听他觍颜向自己讨要丞相一职,心中就算再有万般不信,称也已歪了五分。

  张廉暗笑,见好就收,起身拱手道:「当说不当说的,老臣都跟王爷说了,王爷若还有什么询问,老臣必在家中静候。若能得王爷差遣,则更是老臣之幸,天下百姓之福也!老臣告辞,王爷不送。」

  舜纯仍是故作姿态垂着眼,张廉却已跨步到了门边,似是想起什么,忽然住了脚步,一回头道:「或者王爷觉得老臣今日是大放厥词,抑或是为诓骗试探王爷而来。老臣惯不会做那等发誓赌咒的惺惺之态,但王爷可曾听说过『东明学会』?老臣便是那会首,若王爷有疑,自管去查证就是。」

  舜纯一听「东明学会」,不禁猛地抬头,张廉却已然昂首而去。